四川新龙公安 “呷呷调解工作室”:烛光照亮和解路 真情化解百姓愁
“呷呷,真是太感谢了!这么多年的欠款终于有眉目了!”“大晚上停电还点着蜡烛帮我们调解,这份心我们记一辈子!”“调在理上、解到心头,要不是你耐心劝导,我们的矛盾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
近日,刚刚荣获 “全州先进工作者” 称号的呷绒降泽载誉归来没有片刻停歇,便带着同事一头扎进矛盾纠纷化解与回访工作中。一场场温情调解接连上演,一声声由衷感谢不绝于耳,洁白的哈达更是成为警民同心的最美见证。
作为全州公安机关首个以个人命名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呷呷调解工作室” 自成立以来,便以 “心系百姓、巧解民忧” 为初心。工作室带头人呷绒降泽曾斩获省州级多项表彰,他始终坚信 “调解不是简单说教,而是用真心换民心”,凭借这份执着与热忱,让无数剑拔弩张的矛盾化为握手言和的温情。
今年10 月 10 日,工作室团队开展矛盾纠纷回访工作,在回访一起 “五年欠款纠纷” 时,当事人阿某紧紧握着呷绒降泽的手,眼眶泛红。时间回到纠纷化解前,20 万元欠款拖欠五年,阿某多次讨要无果,双方关系濒临破裂。为维护公平正义、防止矛盾升级,呷绒降泽带领工作室成员联合派出所民警、镇政府工作人员,一次次往返于欠款人与阿某家中调查核实,一场场组织双方座谈协商,最终以法理为依据、以情理为纽带,促成欠款人按约还款。“他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就是为了帮我要回辛苦钱,这份恩情我忘不了!” 阿某说着,将一条洁白的哈达郑重地献给呷绒降泽与随行民警。同日,在另一起矛盾纠纷的回访现场,村民与村干部们也对 “呷呷调解工作室” 赞不绝口。今年 7 月 20 日,一村务议事会现场,一名村民因无理要求被拒,与村干部发生口角甚至抓扯,现场秩序一度混乱。接到求助后,呷绒降泽与派出所民警迅速到场,不仅高效控制现场局势,更对涉事村民展开 “法理 + 心理” 双重帮教 —— 既讲政策法规,也谈邻里情长,最终让涉事村民认识到错误,主动向村干部道歉。“当时要是没人及时疏导,说不定就闹大了!呷呷他们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保住了我们村的和气!” 回访现场,一条条洁白的哈达,瞬间绘就成“警心有民、民心有警” 的和谐画卷。
与此同时, 10 月 9 日夜间,一场 “烛光下的调解” 更是让 “呷呷调解工作室” 的温情传遍辖区。辖区群众王某四五年前将 1 万元现金借给邻居志某的丈夫,可对方却刻意逃避还款。王某向志某催讨时,又多次遭拒引发口角,矛盾逐渐升级。后来,志某丈夫的亲属代为还清欠款,但满心委屈的王某酒后情绪失控,独自前往志某的洗车场滋事,所幸被如龙派出所民警及时制止。“不能让旧怨添新恨!” “呷呷调解工作室” 的民警辅警顾不上休息,待王某醒酒后,立即组织双方开展调解。没想到调解过程中突然停电,然而,停电没有打断这场 “心与心的沟通”, 呷绒降泽和同事们在“心中有乡亲 调解有温度”的工作室点亮蜡烛,摇曳的烛光下,他一边耐心倾听双方的委屈与诉求,一边结合法律条文拆解矛盾,用 “邻里守望” 的温情疏导情绪。
这一聊,便是 5 个多小时。直至王某幡然醒悟:“我不该因为一时气愤滋事,差点犯了大错,谢谢你们拉了我一把!” 志某也主动表示理解王某的心情,双方在调解民警辅警的见证下握手言和,微笑着化解了所有隔阂。
“看到当事人脸上满意的笑容,听到大家说‘呷呷调解工作室信得过’,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回访途中,呷绒降泽的话语朴实却坚定。如今,“呷呷调解工作室” 早已成为新龙公安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 “心灵驿站”—— 它用烛光点亮过和解路,用真情温暖过百姓心,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人民公安为人民” 的初心使命,在守护辖区和谐稳定的道路上,持续传递着属于新龙公安的温情与力量。
(任文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