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八“景”·唤醒重塑】小村落化茧成蝶
郑州八“景”·唤醒重塑——主城焕新藏着哪些流量密码系列报道
小村落化茧成蝶
夕阳西下,翠绿的蝶湖水面倒映着“戒指桥”的温润轮廓,环湖跑道上年轻人身姿矫健……这片曾经的城市边缘区,总面积16.77平方公里的郑州经开区滨河新城,如今公园林立,生态廊道蜿蜒,水系碧波荡漾,地铁与主干道交织成网,优质学校、三甲医院拔地而起,科技型企业总部纷纷落户,已快速成长为郑州产城融合发展“宜居、宜业、宜乐”的示范新区,书写着郑州经开区产城融合的生动答卷。
秋日蝶湖 本报记者 李新华 摄
生态筑基 交通织网
激活城市发展双引擎
清晨的蝶湖公园,晨跑的年轻人、散步的老者、嬉戏的孩童,在这片生态画卷中开启新的一天。
“每天清晨来这里跑步已成为习惯。”住在滨河国际新城中央生活区的居民刘女士说,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黄土,现在成为城市“绿肺”。
作为河南省首个政府与央企合作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点项目,滨河国际新城是郑州经开区管委会与中建七局立足国际视野打造的国际化、智慧化新城。自2012年正式实施以来,已建成7100亩公共绿地、1500亩公共水域,区域内蝶湖公园、经开滨河公园、高铁公园、城市公园、滨河游园等多个城市公园全面开放。
如今的滨河国际新城,坐拥曹古寺水库、潮河河道等城市水系,构建的西部山水生态片区、中央滨水景观休闲轴、高铁活力生态廊的生态骨架,让这片土地成为郑州的“绿色会客厅”。
生态优势很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每天往返于滨河新城与郑东新区的商务人士梁先生感叹:“从家里出发,10分钟到郑州东站,20分钟到新郑机场。地铁、公交、城际铁路十分方便,生态环境又很好,大大提升了生活幸福感。”
近年来,随着郑州经开区滨河国际新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郑州地铁3号线二期开通运营,北起省体育中心站,南至滨河新城南站;南曹站恢复运营,是郑机城际由北向南的第一个城际站,也是连接航空港区与郑州主城区的重要枢纽……目前,这里城轨、地铁、公交、快速路网、慢速路网实现全覆盖。
除了四通八达的路网,新城的基础设施配套也日臻完善。水、电、热力、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加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运营理念加持,搭建的智慧滨河城市运营管理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一系列的努力,让滨河新城的热度一路飙升,生态效益正持续转化为经济效益。
宜居配套 青年友好
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滨河国际新城共规划建设18所中小学,目前多所优质学校已投入使用。“选择定居这里,看重的就是教育资源均衡。”从外地迁居至此的李先生表示,“滨河新城的教育规划,让我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
医疗资源同样在加速布局。郑州第七人民医院滨河院区全面开诊,为周边居民健康保驾护航。商业配套方面,新城创新搭建“3+X”商业体系,已建成康桥邻里中心等多个便民服务设施,满足居民从日常消费到休闲娱乐的多层次需求。
近日,滨河国际中心一家餐饮店,来自周口的大学毕业生李明和同事在这里小聚:“郑州的人才政策很给力,我享受了7天免费住宿,很快就在滨河新城找到了工作。”就职于一家跨境电商企业的他,正是滨河新城青年友好政策的受益者。
近年来,郑州经开区坚定“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锚定“4+2+N”产业发展战略,依托“郑聚英才计划”,迭代更新“郑州经开人才计划”,大力实施10类人才引育行动,创新数字赋能的“政策找人”机制,通过一系列务实工作举措,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发展新路径。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郑州经开区新引进培育领军人才、技能工匠、优秀青年等人才10万余人,市高层次人才、产业骨干人才入选人数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累计建成博士后科研平台数量保持全市前列。在创新和人才的引领下,中铁装备、郑煤机等14家企业年产值破百亿元,助力郑州经开区以占郑州市约2%的面积,创造了全市近10%的GDP、27.2%的规上工业增加值。
郑州经开区科技人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经开区“4+2+N”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人才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拓宽引才聚才渠道,继续打造一流人才环境、建设一流引智平台,抓好抓实招才引智大会各项任务落实,让更多人才来到经开、留在经开,共同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
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
从制造园区到科创高地
在滨河国际新城核心区,百强企业总部港规划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按照“国际标准、高点定位、美观集聚”的设计理念、“统一设计、统一招商”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
“我们聚焦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上市公司等优质企业,高标准引入18家总部企业,为郑州经开区引入大批高质量总部型企业。用最‘优’的环境服务最‘牛’的总部。”滨河国际新城项目负责人王沿岑向记者介绍。
王沿岑表示,这里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这个集“科研生产+公共服务平台+生活商务配套”于一体的高端复合生态产业社区,将着力打造千亿级先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此外,滨河新城北部,经开区科技创新园以“高科技、高成长、高效益”为目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搭建数智园区平台,布局新兴科技产业的办公、研发、创新、孵化功能,将成为经开区科技创新标志性园区。
不远处的“全球汇”总部基地港,10万平方米的电商直播基地灯火通明。
“家人们,这款河南烩面,配料丰富,味道正宗……”“90后”主播小唐在镜头前热情推介。目前,郑州经开区已集聚200家电商企业、50家MCN机构和供应链企业,从业人员达2万人。
高质发展 未来可期
打造产城融合宜居新典范
这里不仅是一个产业集聚区,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新中心,一个展现郑州现代化形象的重要窗口。中建(郑州)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王恒宝介绍,按照规划,滨河新城将形成“北有科技创新园、中有总部经济港、南有生物医药园”的产业布局,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经过10余年的开发建设,项目已累计投资145亿元。
“我们不仅要建一座新城,更要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郑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滨河国际新城的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所有规划都围绕提升居民幸福感展开,未来将不断推进滨河国际新城现代城区建设,优化蝶湖公园生态,完善七院滨河院区、经开外国语学校等配套,推进高途智慧型科教综合体、滨河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提升片区文化氛围和城市功能。
从昔日小村落到今日现代化新城,让生活更加美好,让城市更具吸引力与竞争力,打造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新城面貌与治理水平,滨河国际新城的蜕变轨迹,勾勒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这条路,不仅改变了城市面貌,升级了产业结构,也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座新城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本报记者 王译博 董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