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生产遇上连阴雨,怎么办?专家来支招

正观登封 转载

2025-10-15 08:36

当前,黄淮地区秋粮已进入成熟收获的关键时期,然而近期持续的阴雨天气却给秋收进度带来了不小的阻碍,同时也对后续秋冬种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此,10月5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视频调度会,部署应对工作,强调坚持 “抢” 字当头,通过优化机具调度、强化技术服务等举措破解难题;10月7日,农业农村部视频连线调度重点地区抢收抢烘情况,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在会上强调,要切实抓好秋粮抢收抢烘和秋冬种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基层困难,全力以赴做好黄淮海地区“三秋”生产工作;10月8-9日,韩俊部长来到河南调研“三秋”生产工作,走进农田查看改装农机收获玉米情况,与基层干部、农机企业负责人、农机手交流,了解作业效果、收获进展等。

面对连阴雨这一情况,广大种植户该如何应对?

玉米秋收遇连阴雨专家提示:及早收获、及时烘干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晨阳来到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庄店村,查看当地玉米情况。他说:“目前玉米长势不错,密度适宜,棒子比较大,整体来说病害也比较轻,说明品种选择得当、管理到位。” 

根据天气预报,近几天河南部分区域可能还会有零星降雨,不同区域受影响程度不一样。王晨阳提醒,对于一些种植户来说,要加快秋收进程,调配好机械。如果遇到土壤过湿、大型机械难以进入田间的情况,可以采取小型机械或履带式  收割机,这样可以及早进地收获。另外,对于小农户而言,要及早进行人工收获,做到成熟一块收一块,保证颗粒入仓。

王晨阳强调,收获以后,要及时进行通风晾晒,有条件的进行集中烘干,防止籽粒霉变。

  秋种前遇田间积水?挖沟渠、清秸秆解难题

河南持续阴雨天气,导致田间土壤湿度过大。王晨阳说:“土壤用手抓起来还是一团泥,目前来看可能会对小麦的整地播种造成一定影响。”

王晨阳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田间有积水,我们可以在田块周边开挖沟渠,引导水分流出;另外,玉米收获后,不要过早对秸秆进行粉碎,甚至可以先把一些秸秆清除出去,这样可以加快田间水分的散失,加快整地进度。在田间土壤水分降到适宜状况后,再进行秸秆粉碎,效果更好。”

  小麦种植需根据适宜播期 整地不能过急

对于接下来小麦的整地种植,王晨阳特别强调 “适宜” 二字。他指出,要根据适宜的播期,整地不能过急,一定要掌握在土壤水分适宜的状态下进行整地,防止在泥里耕翻土地,造成土壤结块,影响播种质量。

王晨阳还给出了具体的播期参考:“从河南的适宜播期来说,由北到南不同区域的播期不一样。以漯河为例,当地小麦的适宜播期是在10月10日到20日。如果后期不再出现大雨天气,通过七、八天的时间调整、散墒,土地能够正常整地播种,即便播期再晚几天,影响也不会太大。”

       小麦播种超出适播期 要做好 “四补一促”

如果小麦超出适播期,种植户该如何应对?王晨阳给出了具体方案。他介绍,如果一旦超出当地的适宜播期,要按晚播小麦处理,做好“四补一促”的应对措施

第一补是适当增加播量,以“量”补晚。因为晚播的情况下,小麦在冬前发育相对比较迟缓、分蘖较少,可能会影响分蘖成穗,适当增加播量可以解决成穗不足的问题。但增加播量有一个原则,就是超过适播期范围,每晚三天,每亩可增加一斤的播量,但播量也不能无限制增加。以河南为例,正常一亩地播量10-12公斤,最多可增加2-3公斤,也就是说亩播量不应超过30斤。

第二补可以更换品种,以“种”补晚。若播期推得太迟,比如到11月甚至11月下旬还不能播种,种植户可以换一些早熟品种或弱春性的品种。这类品种在前期发育比较快,如果播早的话,冬前易起身拔节,造成越冬期冻害,这些品种正好适合晚播。

第三补是施足底肥,以“肥“补晚因为晚播小麦通常前期长势较弱,通过施足底肥可促进小麦苗期的生长发育,为搭建合理群体结构创造条件。

第四补是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越是晚播,越不能急于整地,要掌握土壤的适耕期。如果土壤过湿整地,容易造成土壤结块,形成较大、较多坷垃,反而影响播种质量,所以说一定要掌握在适耕期内进行整地。

“一促”就是晚播小麦在出苗后,要加强田间管理,以促为主,促弱转壮。

眼下,黄淮地区“三秋”生产虽遇连阴雨 “小插曲”,但咱有政策支持、专家支招,各位种植户别慌,只要照着科学方法干,抢晴天、战阴天,定能把秋收的粮食稳稳收到仓。

来源:中国三农发布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