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抢抓降雨间歇“窗口期” 昼夜抢收玉米保颗粒归仓
眼下正值秋粮收获关键期,近期持续阴雨天气给盐湖区秋收工作带来不小影响。为降低阴雨天气对秋粮收成的影响,盐湖区迅速行动,紧抓降雨间歇的宝贵“窗口期”,组织全区力量全力推进玉米抢收工作,田间地头呈现出昼夜不停、人机协同的繁忙抢收景象。
10月13日晚,解州镇北贾村的连片玉米地里灯火通明,履带收割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夜的宁静。记者在现场看到,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来回穿梭,玉米植株被依次完成收割、剥皮、脱粒等工序,金黄饱满的玉米粒从收割机出料口倾泻而出,直接装入一旁等候的运输车内,整个流程高效顺畅。
“这几天一直下雨,好不容易盼到天晴,得赶紧把这2亩玉米收了。今晚机器在这儿作业,一会儿就能收完,心里踏实多了。”北贾村种植户张建喜看着不断装入运输车的玉米粒,语气里满是急切与欣慰。
面对持续降雨可能延误小麦播种期、导致玉米霉变的双重压力,盐湖区积极引导辖区内农机合作社发挥主力作用,以“人停机不停”的作业模式抢时间、赶进度。
“今年秋雨偏多,要是玉米收晚了,不仅容易发霉,还会耽误后续小麦播种。后面天气可能还有雨,所以只要车辆能进地,我们就24小时连轴转,尽量把收获时间往前赶。”盐湖区金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会龙介绍,为提升抢收效率,合作社的收割机均加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和计亩器,作业时能通过系统提示精准规划路线,减少田间空驶时间。
自玉米抢收工作启动以来,金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抢收方案,通过精准统计辖区内玉米成熟时间、梳理现有收获机械数量,统筹调配人力与机车资源,坚持“成熟一块、抢收一块”,在保障进度的同时严守收粮质量。针对阴雨天气导致的“机械难进湿软田块、作物易霉变”痛点,盐湖区各农机合作社主动作为,通过购置新型设备、改装现有机械等方式,持续提升农机装备对复杂田间环境的适应性。
“我们专门购置了2台履带式收割机,改装了2台四驱籽粒机和1台履带式大型收获机。作业时会根据地块湿度、玉米成熟度合理调动机具,适合哪种机器进地就用哪种,就是要尽早把该收的玉米都收完。一台小型收割机一天一夜能收一百四五十亩地,就这两天,我们合作社已经收获了2800多亩玉米。”董会龙指着田间不同类型的收割机介绍道。
当前,盐湖区秋粮抢收工作仍在紧张有序推进。盐湖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强化农机调度,优化服务保障,积极协助农户开展烘干晾晒工作,打通“抢收—烘干—归仓”全链条,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同时,该区还主动对接气象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通过加强天气监测与会商研判提前完善应急预案,以精准举措守护好群众的“粮袋子”。(董晓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