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达人李燕君逐梦黄土地

文教生活 原创

2025-10-14 17:46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蹲在田地边,看着父亲将一株株细嫩的苗,小心翼翼地埋进土里。那些苗后来长成了当归、党参、黄芪等,而那个看父亲种药的孩子,如今要开启一条全新的路。

  小时候,我总爱跟在父亲身后去地里,他从不催促那些苗快点长,只是按时浇水、除草、松土。他说:“好东西都需要时间,就像当归要长足三年,药性才足。”

  那时的我不懂什么叫药性,只记得清晨露水挂在当归叶上的样子,记得党参开出淡绿色小花的模样,记得黄芪的根系在秋天被完整挖出时,带着泥土的芬芳。

  父亲挖黄芪有个习惯——一定要保持根须完整。他说:“断了根的黄芪就像丢了魂的人,再好也不完整了。”他用手一点点刨开泥土,那份耐心,像在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父亲的手裂了一道又一道的伤口。

  多年后,当我决定把父亲种的药材通过电商带给需要的人时,忽然明白了父亲那句话的深意。看到父母在黄土地里为几味药材挥洒汗水、靠天吃饭,那种苦是刻在记忆里的.

  他要我守住的,不只是几味药材,更是一份不容割断的诚信。

  我开始学习电商知识,因为我从小耳濡目染,知道哪些药材是道地的什么季节采收最好药材,如何晾晒储存才不会变质,如何用最朴实的方法辨别药材的真伪和优略.想让自家和乡亲们的药材卖个好价钱,让更多的人用上好药材,每天一有时间就会去田地间,碰到老乡就交流,我每天学习直播,从直播间没有人到直播间几个人到几十个人,话术改了一遍又一遍,我看到了你从零起步的每一步——从空荡的直播间到几十个真实观众,我的电商直播路,在泥土与屏幕间生长。

  当屏幕第一次亮起,面对空无一人的虚拟座位,我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人生第一场直播。声音因紧张而微微颤抖,手心全是汗。那是所有电商主播的起点——在无人的旷野里,独自点燃第一堆篝火。

  没有人是天生的主播。我曾以为电商直播只是流畅的话术、精致的妆容、完美的灯光。于是我每天埋头学习——研究脚本结构、练习语气顿挫、设计互动环节。从完全不懂“钩子”“痛点”是什么,到能写出完整的直播框架,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个知识点。

  慢慢地,直播间从零变成了几个人,再到几十个人。有人开始留言互动,有人会问问题,有人甚至成了熟悉的面孔,每场都来。这几十个人的数字背后,是真实的连接正在建立。

  一有时间,我就去田地里,和老乡们交流中药材的种植方法。在那些弥漫着泥土芬芳的对话中,我找到了直播中最珍贵的内容。

  老乡分享她家种植党参的秘诀,那些祖辈传下来的经验,是任何教科书上都找不到的智慧。

  这些朴实的交流,成了我直播间最生动的素材。当我在镜头前拿起一株草药,讲述它背后的故事——哪个村庄、哪位老人、怎样的种植过程——屏幕那端的观众能感受到这份真实。

  直播间与田间地头,这两个看似遥远的世界,在我的生活中达成了完美的融合。

  我把直播设备带到药材市场,让观众亲眼看到他们购买的产品的生长环境。我采访种植户,让他们亲自讲述种植的艰辛与坚持。这些原生态的内容,比任何精心设计的脚本都更有说服力。

  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我选择了一条慢一点的路。

  我没有急于追求爆单,没有使用夸张的话术刺激消费。我相信,真正的信任需要时间培育。就像地里的药材,需要完整的生长周期才能保证药效。

  每天的学习让我掌握方法,田间的交流让我拥有灵魂。当知识与真实体验结合,我的直播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和温度。

  如今,我的直播间依然只有几十人,但我知道,每一颗种子都蕴含着参天大树的潜力。就像老乡们常说的:“只要根扎得深,不怕长得慢”。

  从空无一人到几十个人的陪伴,从书本知识到田间智慧——这条路,我走得很踏实。因为我知道,当你的根扎得足够深时,花开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在键盘敲击声里,时常想起父亲挖黄芪的样子。他教会我的第一课不是如何种植,而是如何敬畏——对土地的敬畏,对时间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

  当归,当归。这个名字取得真好。

  它提醒每个远行的人:是时候回归本心了。

  在这个什么都求快的时代,我想做的,不过是把父亲“慢”的智慧,传递给真正需要的人。

  所以,当我在这里与你相遇时,我带来的不止是药材:

  那是凌晨五点,父亲在药地里查看苗情时,肩头被露水打湿的坚持;

  是七月午后,他蹲在地里手工除草,汗水滴在黄土上的耐心;

  是秋收时节,他轻轻抖落黄芪根上的泥土,眼中闪烁着喜悦。

  这些,是价格标签无法衡量的价值。

  我的电商之路,不是简单的买与卖。

  这是一条把父亲的等待、土地的温度、时光的沉淀,直接送到你手上的路。

  每一份寄出的包裹里,都不只是药材,还有三十年如一日的守护,和一个关于回归本真的故事。

  如果你也相信,有些东西值得等待,有些品质需要传承,不妨来看看这些在黄土地上自然生长的当归、党参、黄芪等。李燕君/口述 纪实摄影家段双奇/摄影并整理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