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企业重构建,应主动创造新世界

财经作者陈琦 原创

2025-10-14 15:52

转型升级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AI时代更迫切、更重大。在“世界转型看中国,中国转型看深圳”的共识中,深圳工业总会、深圳市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会联合发起“转型升级标志性认定”活动,并将在第14届中国工业经济论坛中隆重发布。

届时,华为、中兴、腾讯、大疆等企业和一些国家级智库将同台亮相,500多重量级企业将出席会议。中国企业发展规划院院长、深圳市企业升级转型促进会会长王克透露,这次活动将发布中国第一个全国视野、地方权威的“转型升级蓝皮书”,将定义从互联网+到AI时代的转型升级标准、模型、样板。

谈起企业的转型升级,王克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当这位中国战略管理领域的权威专家提出“重构建”概念时,他实际上为中国企业指明了一条在不确定时代突围而出的战略路径,提供了一套从思想到行动、从战略到组织的完整方法论。它直指转型升级的核心——不是在被颠覆的旧世界里做得更好,而是通过系统性、根本性的再造,主动创造一个属于你的新世界。

重构建不是简单的组织调整或流程优化,而是一场涉及企业基因、认知框架和价值网络的系统性革命。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企业重构建已成为决定企业能否跨越周期、实现基业长青的关键能力。

王克所强调的企业重构建,首先是一场认知层面的深刻革命。传统企业往往被困在“成功陷阱”中,将过去的经验线性外推为未来的指南。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却因胶卷业务的辉煌而错失转型良机,诺基亚曾占据全球手机市场40%份额却未能预见智能手机的颠覆性力量——这些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无不揭示出认知僵化的致命后果。

重构建要求企业家打破“行业常识”的桎梏,以第一性原理重新思考企业存在的根本价值。正如王克所言,企业需要建立“动态能力”,即感知变化、抓住机遇并重构资源的能力。这种认知跃迁不是渐进式改良,而是范式转换,要求企业领导者具备跳出盒子思考的勇气与智慧。

在操作层面,王克提出的重构建理论强调企业必须进行全方位的价值链重塑。传统线性价值链正在被数字化时代的网状价值网络所取代,企业竞争已从单一产品较量演变为生态系统之争。

海尔集团通过“人单合一”模式将科层制组织解构为数千个小微创业团队,实现了从家电制造商到生态品牌引领者的蜕变。阿里巴巴则通过构建商业操作系统,将自身定位为数字商业基础设施提供者而非简单电商平台。这些成功案例印证了王克的核心观点:重构建不是局部优化,而是围绕客户需求重新设计价值创造逻辑,通过组织平台化、业务生态化和服务产品化,打造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动态能力体系。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重构建不可或缺的技术底座,在算法驱动的时代,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之后的第四大生产要素。但数字化转型绝非简单地上线几个信息系统,而是需要从根本上重构企业的决策机制与运营模式。

华为投入巨资打造数字化研发体系,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50%以上。美的通过智能制造转型,将订单交付周期从45天压缩至20天以内。这些实践表明,当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时,能够释放出巨大的效率红利。然而,王克也警示企业避免陷入“技术万能论”的误区——真正决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与之匹配的组织变革与人才重构。

组织能力建设是企业重构建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传统金字塔式组织结构难以适应新时代的竞争需求,王克倡导建立“敏捷型组织”,通过划小经营单元、授权赋能和绩效导向的文化塑造,激发组织活力。

韩都衣舍的“小组制”将大公司拆分为数百个三人产品小组,每个小组拥有自主经营权,创造了年均增长超过30%的商业奇迹。字节跳动通过“Context,not Control”(提供上下文,而非控制)的管理哲学,支撑起全球化业务的快速扩张。这些创新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最重要的功能不再是控制,而是赋能——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发挥创造力的土壤与工具。

此外,重构建要求企业建立容错试错的创新文化,将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而非惩罚的理由。腾讯通过“赛马机制”鼓励内部竞争,京东物流用“人才大篷车”计划打破部门壁垒,这些实践都印证了王克关于组织文化变革的洞见——只有当文化基因发生根本改变,重构建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王克表示,企业重构建需要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商业模式。在消费主权崛起的时代,客户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变化。企业必须从客户旅程的全触点出发,重构与客户互动的方式,通过数据洞察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这种商业模式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服务层面,更深入到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中。星巴克通过打造“第三空间”概念,将咖啡消费升级为生活方式体验。小米以“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模式,构建了独特的生态闭环。这些案例表明,重构建要求企业突破行业边界,重新定义与客户的价值交换方式。

企业重构建理论特别强调企业家精神的再觉醒,在舒适区里沉睡的企业注定会被时代淘汰,唯有持续自我革新的企业家才能带领企业穿越周期。

任正非在华为鼎盛时期写下《华为的冬天》,张瑞敏在海尔如日中天时毅然开启“砸组织”的自我革命,这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展现了重构建所需的战略勇气。新时代的企业家需要兼具探险家的胆识与建筑师的严谨——既要敢于突破常规开辟新赛道,又要善于系统设计确保变革稳步推进。

企业重构建不仅是一次管理模式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乎企业生存方式的深刻变革。那些能够主动拥抱重构建、在变革熔炉中锻造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在未来十年赢得决定性的战略优势。面向未来,企业重构建还将面临更多未知挑战。当元宇宙、量子计算等颠覆性技术来临,企业需要建立持续进化的能力体系。

对中国企业家而言,现在正是拿起重构建这把手术刀,对自己企业进行彻底而必要的解剖与重构的最佳时机——因为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而适应变化的唯一途径就是主动变革。正如凯文·凯利所言:“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