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魔术《邂逅》文华奖终评绽放光彩 传统与创新交融赢喝彩
10月13日晚,南充大剧院灯火辉煌,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南充分会场、第十八届文华奖杂技、魔术、音乐单曲类终评场在此如期举行。作为本届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充市杂技团带来的魔术节目《邂逅》在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环节中惊艳亮相,以精湛的技艺和唯美的艺术表现征服了全场观众,为这场全国性艺术盛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晚的演出聚焦于文华奖终评节目,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品力作。南充市杂技团创作的《邂逅》是整场晚会中唯一的魔术类节目,也是南充本土文艺院团冲击国家级奖项的“拳头作品”。节目以青年男女的相遇、相知为主线,在短短8分钟内讲述了一段充满遗憾却极致浪漫的爱情故事。舞台上,身着丝绒旗袍的女子与英挺燕尾西装的绅士相继登场,伴随着轻柔的音乐与变幻的灯光,演员手中的花伞与折扇仿佛被赋予生命,从无到有、层出不穷,在开合旋转间营造出如梦似幻的视觉奇观。
南充市杂技团团长赵智敏在后台介绍,《邂逅》是在精品舞台魔术《飞花令·伞》基础上的升级之作,由魔术大师曾辉指导、著名导演李西宁重新编排,融入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民国风情。他透露,该节目自2024年首演以来已演出近百场,先后荣获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十二届上海国际魔术节新人赛金奖等多项荣誉,此次参加文华奖终评是对节目艺术价值的又一次重要检验。
主演李阳冉在演出后感慨道:“能够在家乡的舞台上参与文华奖角逐,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为了这场演出,全体演员反复打磨技巧、手法和身法,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完美。”另一位主要演员李思思补充说:“魔术艺术的本质在于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技艺与情感的融合,最终呈现出虚实难辨的奇幻效果。”
作为四川省历史上首个斩获金菊奖的魔术节目,《邂逅》不仅在技艺上实现了突破——集体变伞的表演形式在全国范围内亦属罕见,更在叙事上打破了传统魔术的局限,将“变伞”“变扇”技巧与爱情主题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当晚的演出中,《邂逅》与来自海南、湖北、河北等地的其他众多节目同台竞技,共同展现了当代中国艺术的高度与多样性。从海南省民族歌舞团的民乐小合奏《竹木呈祥》,到武汉杂技团的《扬帆追梦·浪船》,从新疆艺术学院的《守望》到内蒙古乌兰牧骑的《远方》,每个作品都以鲜明的主题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观众的认可。然而,《邂逅》以其独特的民国风韵和“魔术+舞蹈”的创新演绎,成为整场演出中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
“我特别喜欢《邂逅》中那种含蓄又深刻的情感表达,”演出结束后,观众陈慧蓉女士表示,“它不像某些魔术只追求视觉刺激,而是让你在欣赏技巧的同时,感受到故事里的喜怒哀乐。”
南充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魔术《邂逅》是南充文艺院团近年来打造的原创精品,其在艺术表现上的创新性和多次获奖的经历,使其成为南充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此次入围文华奖终评并获广泛好评,将进一步推动地方文艺创作走向全国舞台。
随着演出圆满落幕,剧场内掌声经久不息。不少观众边走边讨论着刚才的节目,有人感叹“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创新”,也有人期待“未来能在更多舞台上看到这样的南充特色节目”。在这场艺术与情感的邂逅中,人们看到的不仅是魔术的技巧之美,更是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生动延续。正如一位观众所言:“好的艺术能跨越形式,直击心灵——今晚的《邂逅》,正是这样的作品。”(唐敏、易青海)
供稿:南充绸都在线全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