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半年报“爆雷”:净利润暴跌76%,户外失速、芯片拖腿
近期,探路者(300005.SZ)披露的半年报,给这家老牌户外企业的“双主业”梦想蒙上了一层厚重阴影。营收6.53亿元同比下滑7.82%,归母净利润2009.41万元同比暴跌76.5%,这份时隔四年再现的中报利润负增长成绩单,不仅暴露了其户外主业的增长疲态,更揭开了芯片业务“雷声大、雨点小”的发展困境——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户外+芯片”双轮驱动,如今正陷入“主业拖后腿、新业不顶用”的双重泥潭。
渠道失守与市场挤压下的全面退潮
作为探路者的立身之本,户外业务长期占据公司营收的八成以上,2024年13.69亿元的营收规模和8.91%的增速,曾让市场看到其复苏希望。但2025年上半年,这一核心支柱突然“断链”,收入同比下滑10.51%,且从产品到渠道呈现全面承压态势,颓势远超市场预期。
从产品端看,探路者的三大核心品类集体“失速”:户外服饰收入同比下降4.83%,户外鞋品降幅扩大至22.69%,而户外装备更是遭遇“腰斩”级下滑,收入暴跌42.63%。装备业务的大幅滑坡,折射出公司在露营、徒步等细分场景的产品竞争力弱化——在消费者从“冲动消费”转向“理性选购”的趋势下,探路者未能及时跟上高性价比、场景化产品的迭代节奏,导致核心客群流失。
渠道端的表现则更为矛盾。一方面,直营成熟门店店效有所提升,开业12个月以上门店平均店效从204.38万元/年增至219.02万元/年,同比增长6.64%;但另一方面,直营渠道整体收入却同比大幅下滑11.54%,仅录得0.55亿元。这种“店效涨、收入跌”的反差,背后是门店规模收缩与市场需求疲软的双重挤压——公司或许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优化了单店效率,但整体市场客流的减少和消费意愿的低迷,最终让渠道优化的效果付诸东流。
更值得警惕的是区域市场的“冰火两重天”。2025年上半年亚冬会的举办,带动东北地区户外装备需求激增,探路者该区域收入同比大涨18.18%,成为唯一的增长亮点。但这一局部增长难以掩盖全国市场的颓势:华北、华东、华南等六大核心区域收入全部下滑,电商渠道收入同比下降4.57%,海外市场更是近乎“崩盘”,收入暴跌59.76%。海外业务的大幅收缩,不仅反映出探路者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弱势,也暴露了其应对全球供应链波动和海外消费需求变化的能力不足。
事实上,探路者的户外业务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中高端户外市场承压的缩影。疫情后,国内外品牌加速涌入户外赛道,头部品牌凭借细分场景深耕和性价比优势挤压中端市场空间,而探路者既未能像高端品牌那样建立起技术壁垒,也未能像平价品牌那样抢占大众市场份额,最终在市场结构调整中陷入“两头不靠”的尴尬境地。
高溢价收购后的“单极依赖”与商誉暴雷
为了摆脱对户外业务的单一依赖,探路者在2021年迈出了关键一步——斥资2.6亿元收购北京芯能60%股权,正式开启“户外+芯片”双主业战略。然而四年过去,这场寄予厚望的跨界布局,不仅未能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反而成为拖累净利润的“包袱”。
芯片业务的最大问题在于“结构失衡”。目前,探路者芯片业务涵盖触控芯片、显示驱动芯片、芯片封测等领域,但收入和利润高度依赖2023年以3852万美元收购的韩国子公司G2 Touch。2024年,G2 Touch贡献了1.89亿元营收,占芯片业务总收入的85.14%;同期8988.39万元的净利润,更是占公司芯片业务利润的八成以上。这种“一家独大”的格局,让探路者芯片业务的抗风险能力极弱——一旦G2 Touch业绩波动,整个芯片板块便会陷入被动。
2025年上半年,这种风险集中爆发。受美元兑韩元汇率大幅波动影响,G2 Touch营收同比下滑4.19%至9011.72万元,净利润更是骤降80.23%,仅剩下935.69万元。作为芯片业务的“压舱石”,G2 Touch的盈利崩塌直接导致探路者芯片业务增速从2024年的590.93%断崖式放缓至8.27%,昔日的“增长引擎”俨然变成了“业绩拖油瓶”。更值得关注的是,G2 Touch以美元结算的业务模式,在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和汇率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未来仍将持续面临汇兑损益风险,这意味着其对公司利润的贡献可能进一步收缩。
相较于G2 Touch的短期波动,北京芯能的长期颓势更令人担忧。自2021年被收购以来,北京芯能连续三年未能完成业绩承诺,2022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1.76亿元;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仅142.05万元,净利润亏损3028.37万元,净资产更是跌至-1.98亿元,正式进入“资不抵债”状态。这场高溢价收购不仅未能带来技术和利润的协同,反而让探路者陷入了持续的商誉减值泥潭——2022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计提北京芯能商誉减值1.43亿元,直接侵蚀了各期净利润,成为拖累公司业绩的“顽疾”。
而探路者在2023年收购的另一家芯片子公司江苏鼎茂,同样未能带来惊喜。2023年下半年,江苏鼎茂营收仅1005.19万元,净利润亏损97万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甚至未在半年报中披露其经营数据,其业务发展的停滞状态可见一斑。至此,探路者通过三次收购搭建的芯片业务版图,除了G2 Touch曾短暂贡献增长外,其余两家公司均陷入亏损或停滞,“双主业”战略中的芯片板块,俨然成为“单极依赖+其余拖后腿”的尴尬局面。
定增押注能否破局?市场信心待考
面对双重业务困境,探路者选择通过定增“输血”破局。2025年8月,公司抛出19.3亿元定增预案,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户外+芯片”双主业的进一步推进。然而,在户外业务持续下滑、芯片业务结构失衡的背景下,这场大规模定增能否扭转公司颓势,仍需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定增用途来看,若资金向户外业务倾斜,公司需解决产品迭代滞后、渠道布局失衡等核心问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户外市场中找回产品竞争力,如何改善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区域的收入下滑态势,如何提振电商和海外渠道的销售,都是探路者需要面对的难题。而若资金向芯片业务倾斜,公司则需解决“单极依赖”问题——要么提升G2 Touch的抗风险能力,要么推动北京芯能、江苏鼎茂等子公司实现盈利,否则再多的资金注入,也可能只是“填坑”而非“造血”。
更关键的是,市场对探路者的信心已显著不足。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暴跌76.5%,第二季度更是由盈转亏,亏损2922.88万元,这种业绩波动让投资者对其经营稳定性产生质疑。而芯片业务的连续亏损和商誉减值,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其“双主业”战略的信任——如果定增资金未能带来实质性的业绩改善,公司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对于探路者而言,2025年下半年将是决定其未来走向的关键时期。户外业务能否借助秋冬季节的消费旺季实现复苏,芯片业务能否在汇率企稳后恢复增长,定增预案能否获得市场认可,都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后续发展。但从目前的业务格局和市场环境来看,探路者要摆脱“户外失速、芯片拖后腿”的双重困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场19.3亿元的定增押注,究竟是“破局关键”还是“续命之举”,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