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合围战:拼多多“低价护城河”干涸,第二把交椅悬了!
2025年双11悄悄开始了。
10月7日,快手率先开启2025年“双11”预售;10月9日,抖音“双11”正式启动;当晚8点,京东“双11”也同步加入。随后,小红书将于10月11日启动大促,天猫则定于10月15日开启预售。
今年双十一的核心主题依旧是“超长周期”和“低价”,但各大平台在统一趋势下,也各有其战略侧重。耐人寻味的是,天猫、快手、抖音、京东、小红书相继启动“双11”预售,拼多多却仍不见大动作。
低价护城河逐步瓦解
过去十年,拼多多凭借“极致低价+社交裂变”的战略,成功撕开下沉市场缺口,最终逆袭成为电商行业第二大平台。然而,随着电商行业进入全新竞争阶段,拼多多早年建立的低价优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几年,新老电商势力齐发力,一般商品的低价、比价已成为电商行业标配,进一步冲击了拼多多低价护城河,其正面临业绩增速放缓的窘境。
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2025年二季度营收为1040亿元,同比增速仅为7%,增长持续放缓。这一数字与2024年四季度24%的营收增速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公司增长动力明显减弱。
从收入结构来看,作为拼多多营收主力的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557亿元,同比增长13%,占总营收比重达53.6%;而交易服务收入仅为483亿元,同比增速断崖式下跌至0.7%,远低于2024年四季度的33%。
2025年双11大促期间,天猫、快手、抖音、京东、小红书等新老电商平台更是高举“低价”旗帜,对以低价策略崛起的拼多多形成合围之势。
以抖音电商为例,抖音商城双11好物节期间,推出“立减折扣”“一件直降”“消费券”等优惠玩法。10月10日,抖音电商公布的“双11”首日数据显示,销售额破亿元的品牌数量同比增长800%,销售额超过千万元的单品数量同比增长500%。
面对增长放缓的压力,拼多多正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跨境电商业务TEMU已成为公司重点布局的领域,但在国内电商市场,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价格竞争,仍是拼多多必须解决的难题。
随着电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拼多多能否在稳固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找到新的增长引擎,将决定其能否在电商第二把交椅上坐稳。
用户投诉,商家吐槽
曾经凭借“低价神器”横扫电商市场的拼多多,如今正为其早年野蛮生长付出沉重代价。在商业版图不断扩张的同时,平台在业务扩张与合规治理之间的平衡困境愈发凸显,大量商家投诉和法律纠纷成为拼多多必须面对的现实。
据网络公开数据,近一年内以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当事人的历史开庭公告有21978则,其中案由为“侵害商标权纠纷”的公告以6618则居首,其次为“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有4506则,“侵害作品发行权纠纷”有4365则。
黑猫平台投诉数据报告进一步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截至2025年10月11日,投诉中包含搜索词拼多多的共有1921334条。投诉内容包括客服、商品等问题,有用户反馈:“拼多多邀人助力太坑啦,虚假宣传,二十人都无法完成。”
长期以来,拼多多的假货问题备受诟病,正品心智难以建立,商家投诉起诉事件时有发生。原因在于:
一来,拼多多早期依靠低门槛入驻带来的商家数量增长,商家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商家缺乏规范经营管理和质量把控能力;二来,平台在品控与商家信誉管理体系的建设上相对薄弱,进一步加剧了上述矛盾;三来,市场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激烈,一些商家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选择生产和销售假货,而拼多多的低价策略,使得这种情况在平台上更加突出。
用户投诉、商家纠纷频发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成为平台向上发展的无形天花板。面对这一困境,拼多多选择了用真金白银挽回局面。
去年8月,拼多多推出“新质商家扶持计划”,计划投入百亿资源从产品、营销、供应链等全方位推动产业带头部商家的新质转型。半年后,这一政策进一步升级为“千亿扶持”,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彰显了拼多多重塑平台生态的决心。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营收总成本为458.589亿元人民币(64.017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336.981亿元人民币增长36%;总运营费用为323.33亿元人民币(45.135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307.969亿元人民币增长5%。
尽管投入巨大,但拼多多的正品心智塑造之路仍充满挑战。如何在维持价格优势的同时提升商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如何在海量商家中有效实施监管,如何重建消费者的信任,这些都是拼多多需要长期面对的难题。
千亿投入只是开始,真正的转型成功还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
要守成,更要积极迎变
面对电商行业不断重塑的消费理念与竞争格局,拼多多不仅要守住固有阵地,更需主动开辟新战场。
一方面,继续深耕农村电商,完善农产品上行通道,不仅能巩固其在广阔下沉市场的用户忠诚度,也是其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品牌正能量的关键。另一方面,对产业带持续投入,从源头赋能制造商,推动供应链提质增效,将“白牌”升级为“品牌”,这是构建长期价格竞争力的基石。
当然,要扭转增速放缓的态势,仅守成是不够的。唯有积极迎变,以技术为舟,以用户价值为本,方能在电商的新常态中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首先,重建信任,塑造“正品心智”。长期以来,假货问题与知识产权纠纷是拼多多攻克高线市场的最大障碍。除了真金白银扶持优质商家,平台必须利用AI赋能,建立更高效、更智能的商品审核与侵权监测系统,从技术层面根除顽疾,重塑平台在核心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其次,以技术提升体验,迈向“高效与融合”。未来的电商竞争是生态与效率的竞争,拼多多需利用AI和大数据,实现更精准的人货匹配,为不同圈层的用户提供个性化、高效率的购物体验。
再有,引领理性消费新常态。拼多多可以通过强化产品测评、真实用户评价体系,建立更透明的消费信息环境,让用户的每一次决策都更聪明、更放心,从而赢得高知、高收入人群的信任。
中国电商生态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自我重构。对于拼多多而言,这是一个压力空前的时刻,但也可能是其迈向更成熟、更强大平台的关键转折点。它必须在农村与城市、低价与质优、扩张与治理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