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兴科技“纸面富贵”:高毛利率难掩亏损,急赴港股“找接盘”?

财经三剑客 原创

2025-10-13 08:21

港交所官网近期披露,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万兴科技(SZ300624)于9月25日正式递交了港股IPO申请文件,中金公司担任其独家保荐人。然而,在这场看似光鲜的资本运作背后,万兴科技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盈利困境与潜在风险。

招股书显示,万兴科技在过去几年间维持着超过90%的惊人毛利率,这一数据在软件行业堪称翘楚。然而,高毛利率并未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相反,公司在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均录得亏损,呈现出典型的“增收不增利”现象。天眼查App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万兴科技分别录得营收11.8亿元、14.81亿元、14.4亿元和7.6亿元。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亿元、0.86亿元、-1.63亿元和-0.53亿元。今年上半年,万兴科技的销售及分销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研发费用的总和竟然超过了营收,直接导致了公司的净亏损。这种“高毛利率、低利润率”的怪圈,让万兴科技的盈利能力备受质疑。

深入分析万兴科技的财报,不难发现销售及管理费用是其盈利的最大“杀手”。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及分销费用高达4.62亿元,管理费用也达到了1.02亿元,两者合计占上半年营收的74.3%。如果再加上研发费用,这一比例更是攀升至近102%。如此高昂的费用支出,不仅严重侵蚀了公司的利润空间,也让人对其资金使用效率产生疑虑。尤其是在全球流量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万兴科技是否能够在保证营销效果的同时,有效控制费用支出,成为其未来盈利的关键。

万兴科技海外收入占比较高,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别达89.3%、91.2%、90.5%和93.6%,且主要依赖欧美市场。这种过度依赖不仅使公司面临汇率波动、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等外部风险,也限制了其在国内市场的拓展空间。

此外,万兴科技的供应商集中问题也不容忽视。招股书显示,万兴科技的供应商主要包括广告和推广服务供应商。报告期内,万兴科技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2.8亿元、4.26亿元、5.1亿元和2.66亿元,分别占各期总采购额的52.1%、62.6%、62.6%和60.3%。同期,公司向最大单一采购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31.1%、48.5%、46.0%和38.5%。这种供应商集中现象不仅增加了公司的采购成本风险,也使其在供应链管理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万兴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太兵通过其直接持股及控制的实体宿迁兴亿和宿迁家兴合计持有公司29.21%股份,为万兴科技实控人。东方财富数据显示,从2023年6月30日~7月26日,吴太兵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总计减持了206万股,按照交易均价来计算,总计套现超2亿元。这一行为不仅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猜测,也损害了其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作为公司的实控人,吴太兵的减持行为无疑向市场传递了一种负面信号,加剧了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担忧。

万兴科技此次寻求港股上市,旨在筹集资金以支持业务增长及扩张、多元化集资渠道、巩固行业地位等。然而,在公司业绩持续亏损、费用高企的背景下,这一举措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其根本问题?还是仅仅是一场资本游戏?市场对此持保留态度。毕竟,在没有有效改善盈利能力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外部融资来支撑公司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

万兴科技在港股IPO的道路上虽然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其背后的盈利困境与潜在风险却不容忽视。如何有效控制费用支出、降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解决供应商集中问题以及重塑投资者信心,将是万兴科技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否则,这场看似光鲜的资本运作或许最终只会沦为一场泡沫。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