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刃,书写时代——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议感悟

钱安 原创

2025-10-12 19:26

身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与重庆市报告文学学会的一员,当我在学会公众号上细细品读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议的相关文章时,内心犹如被一场知识与思想的春雨润泽,泛起层层涟漪。此次会议是新时代以来中国作协首次召开的全国性报告文学创作专门会议,意义重大而深远,它不仅为报告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让我对自身创作使命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会议精神:时代的启示

成就与挑战并存

张宏森主席在主旨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新时代报告文学取得的成就。它敏锐感知时代脉搏,真实记录时代风貌,参与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新时代的报告文学围绕“国之大者”,全景式记录时代之进;突出人民性,从人民生活中汲取源头活水;彰显时代精神,为民族复兴培根铸魂;践行深入生活的创作理念,构成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亮丽篇章。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报告文学面临的挑战。作家队伍老龄化、研究与评论不足、读者群体流失等问题亟待解决。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丰富而巨大的实践超出了任何现成的叙事框架和文学经验,对作家提出了空前高的要求。其他文体与艺术形式冲击着传统文体文类框架,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重塑着文学生产传播生态。这些挑战既是压力,也是机遇,促使我们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创作核心要素的思考

 真实性:创作的基石: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和立身之本,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本质特征。我们必须忠于事实、忠于材料,经得起推敲、扛得住追问。在创作中,要反对虚构对真实性的侵蚀,不仅要恪守真实、敬畏真实,更要建立起对真实的深度理解,在更高层面上反映时代总体面貌、揭示事物内在逻辑规律。真实性不等于简单的事实,作家需要有发现、挖掘、提炼现实的能力。“在场”并不等同于“真实性”,只有下足功夫,掌握足够事实,又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真实性才能在作品中真正实现。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肩负着为时代留“信史”的重任,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事实。

认知与思想深度:作品的灵魂:报告文学以表现时代、分析生活、认识社会著称,如果思想认知不足,就无法与读者进行深刻有效的对话。能否提供深度思考,从海量公共信息中见众人所不能见、想众人所未曾想,深刻关系到报告文学的价值意义和社会影响。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不应回避矛盾,不应人云亦云,而要对现实问题作出建设性的思考与回答。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善于提炼有深度的思想,为读者提供独特视角和深刻启示。

纪实文体的文学表达:艺术的升华: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产生于纪实性之中,并服务于纪实性。其审美特质来源于饱满的事实以及基于事实的对生活的发现与洞察。作家要重视题材选择,更要有将好题材转化为好作品的能力。创作中要拓展纪实写作视野,推动文体创新;优化纪实写作形态,强化文本结构意识;表现真实人物,开掘形象深度;追求准确语言,重视文字打磨。要注重文学性与纪实性的有机结合,让作品既有真实的力量,又有艺术的魅力。

时代作用:使命的召唤

张宏森主席强调,好的报告文学是新时代中国的备忘录、风物志和心灵史。它为时代留下宏大、深刻的文学证言,为民族国家留“信史”,为千秋百代存鉴照;为今日中国留存真实生动的风貌,让未来读懂时代风云;从人类心灵世界中托举出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和精神之火,成为前行的底气与指南。新时代的报告文学创作要紧扣社会历史脉搏,增强认知深度和感知锐度,召唤情感共鸣、提供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让新时代的精神强音传之久远,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动力源泉。这让我深感报告文学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时代和人民服务。

分组讨论:前行的动力

会议的重要意义

分组讨论中,大家认为此次会议恰逢其时,体现了中国作协对报告文学事业的重视与期待,对新时代报告文学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是以文学之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切实举措。大会主旨报告观点鲜明、求真务实,对当下创作面临的问题挑战判断准确、分析深刻,对新时代报告文学的繁荣发展寄予厚望、鼓舞人心。它是创作形势的分析书、创作问题的诊断书、创作方向的指导书、繁荣发展的动员令,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理性,令人感动和振奋。这让我认识到,这次会议为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响应号召,推动事业发展。

创作职责与要求

大家认为,报告文学肩负着为时代立传的职责,伟大时代呼唤与之相匹配的作品。真实性是生命之本,作家要对“真实”深怀敬畏之心,提升发现、提炼和阐释现实的能力,以文体创新传递对时代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进步的理性思考。我们要发挥报告文学跨文体的特殊禀赋,吸纳不同文学类型和艺术形式的优长,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文化语境和传媒环境,树立读者意识,开拓文体新形态和传播新格局。这明确了我作为报告文学作家的职责和努力方向,我要不断提升创作能力,创作出更多有价值的作品。

作家代表发言:榜样的力量

何建明、徐剑、徐锦庚等14位作家代表的发言让我深受激励。他们谈到,报告文学是一种“行走的文学”,作家的书斋在广袤的田野、火热的工地、偏远的边陲。优秀的创作既要用准确的新闻语言写出真相,又要用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的文学语言再现真实,产生艺术感染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牢记初心使命,担负光荣任务,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以精品力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上作出新贡献。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报告文学作家,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观察社会,用心灵感受时代,才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作品。

会议总结:方向的指引

吴义勤在会议总结时指出,新时代报告文学要明确“为谁写”、辩证思考“写什么”、深入探索“怎么写”。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讴歌人民。作家要走到人民中间,了解人民需求,把人物心灵世界和精神状态写深写透,反映人民心声、满足人民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同时,要将个人创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聚焦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要事,以历史眼光和时代责任感,记录描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历程,为时代立传、为民族铸史。这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川渝文学:地域的担当

立足地域文化特色

川渝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风情,为报告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巴文化、蜀文化、三国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展现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同时,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现实发展,记录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例如,创作关于川渝地区传统手工艺人的作品,展现他们坚守技艺、传承文化的精神风貌;聚焦新兴产业,反映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过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创作出具有川渝特色的作品,为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注民生与社会问题

报告文学要关注人民生活和社会问题,川渝地区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关注教育、医疗、就业、环保等民生问题,通过深入调查采访,反映人民需求和呼声,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参考。同时,关注城市建设、交通拥堵、贫富差距等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例如,创作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作品,揭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聚焦环境保护问题,反映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倡导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关注民生与社会问题,让作品更具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推动文体创新与传播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积极推动报告文学的文体创新和传播。川渝地区的作家可以借鉴小说的叙事技巧、诗歌的抒情手法、影视的视觉效果等,丰富表现形式和艺术感染力。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技术,拓展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例如,创作多媒体报告文学作品,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相结合,带来全新阅读体验;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发布作品,与读者互动交流。通过推动文体创新与传播,让川渝地区的作品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

结语

通过阅读会议相关文章,我深受启发和鼓舞。这次会议为报告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对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作为学会会员,将持续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去用心打磨创作。

在今后的创作中,我将牢记会议精神,坚守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思想性和文学性,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时代发展,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同时,积极推动川渝地区报告文学的发展,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关注民生与社会问题,推动文体创新与传播,为川渝地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初心,勇于担当,报告文学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