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辞职风波:家族企业传承中的“德”与“术”

闻览红星新媒体中心 原创

2025-10-12 07:55

闻览焦点:近日,娃哈哈集团高层人事变动再次引发关注。宗馥莉于9月12日辞去董事长等职务,这是她第二次从娃哈哈核心管理层离开。其叔父宗泽后在朋友圈的发言,不仅揭示了家族内部的理念分歧,更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深层困境。

家族治理与企业公共化的冲突

宗泽后的表态中,有两个关键点值得深思:一是强调“娃哈哈本质上是国家大股东”,二是批评宗馥莉“刚易折”“德艺未修”。这实际上触及了中国特色民营企业治理的特殊性——许多从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企业,虽由家族创立,却在发展中与国有资本、公共利益形成了复杂绑定。接班者不仅需要商业能力,更需把握“夹着尾巴做人”的平衡艺术。宗馥莉试图以市场化改革推动转型,却可能低估了企业内外部生态对“颠覆性改变”的耐受力。

代际传承的“双重困境”

宗馥莉的两次辞职,映射出“创二代”面临的共性挑战。一方面,他们被期待延续企业辉煌,另一方面又被传统治理逻辑束缚。宗泽后提出的“先做慈善再谋发展”思路,本质上是一种通过社会认同积累接班合法性的策略。然而,在快消行业激烈竞争的当下,这种“以德服人”的慢节奏是否适配现代企业治理需求?当“80、90后怀念的娃哈哈”与Z世代消费市场出现断层时,守成与变革的悖论已成必答题。

家族话语权与公众情绪的错位

值得注意的是,宗泽后称“网友和水军害了她”,将舆论影响纳入分析框架。这反映出当代企业治理已无法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公众情绪与家族决策形成微妙互动。但将决策失误归因于外部声音,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家族企业治理的封闭性。当消费者用购买投票时,企业真正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家族期待,更是市场规律的残酷检验。

启示:现代企业治理需要怎样的接班人?

这场风波给予中国民营企业三点启示:第一,企业传承不仅是权力交接,更是治理理念的重构;第二,在资本结构多元化的企业中,接班人需具备平衡各方利益的政治智慧;第三,“德”在现代商业语境中应升维为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双重担当,而非仅局限于传统人情社会的处世哲学。

宗馥莉的转身,或许是一个时代转型的注脚。当娃哈哈从“童年记忆”走向未来战场时,需要的不仅是怀旧情怀,更是敢于重塑经典的勇气。家族企业的长青之道,终究要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