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左手倒右手”完成即配拼图,不只抢即时零售!
10月9日,京东物流发布公告,将以2.7亿美元从京东集团收购从事本地实时配送服务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即达疆100%股权及达盛100%普通股)。
据悉,此次拟收购的本地即时配送业务为原达达集团的即时配送业务。该业务不仅在单量规模与服务品质上稳居行业前列,更在调度技术与算法领域拥有深厚的经验积淀,构成了其核心竞争优势。
京东物流在收购公告中明确表示,此次收购将补充现有产品矩阵和业务版图,同时加强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
可以发现,此次收购并非向外部寻求新的标的,而是从京东内部进行资源整合,这一选择绝非巧合,而是基于集团战略布局下的水到渠成。
一、整合达达即配,内部整合胜于外部寻觅
今年以来,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投入即时零售市场,在原有业态的基础上,形成了向整合本地生活服务的“大消费平台”全面升级的趋势。
所谓即时零售,是一种基于即时配送体系的消费模式,强调线上下单,1小时内送达。
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预计2030年我国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面对这片即将爆发的万亿级蓝海市场,其战略意义对京东而言已不言而喻,这绝非一道“选择题”,而是一场关乎未来生存空间的“必答题”。
2025年夏季,京东、淘宝、美团爆发的外卖大战,足以折射出行业的火热,其战略指向性可见一斑。
而这场交锋背后,是对物流能力的高要求。
在传统的电商业务中,京东凭借其成熟的仓配网络,对末端配送拥有更强的掌控力,履约过程更为从容。但随着京东全面切入即时零售领域,碎片化、即时性、高分散的特征,物流的履约频率、密度和时效要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因此,寻找并整合一个能匹配新战场要求的物流解决方案,便成为京东构筑即时零售护城河的战略必然。
为何最终指向达达旗下的达疆和达盛呢?答案在于其业务中深厚的“京东基因”。
达达集团,成立于2014年,2016年与京东旗下子公司京东到家合并;2020年,达达集团在美股上市,京东是其第一大股东,获得京东资金与流量支持,渐渐地形成了京东依赖症。
2024年5月,达达集团业务全面融入京东生态,原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整合升级为“京东秒送”。
2025年4月1日,达达集团与京东集团达成私有化交易最终协议,随后在6月10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协议获得股东批准,至此,达达集团正式成为京东的全资子公司。之后便是10月9日公布的收购事宜。
达达集团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勾勒出其在京东生态中从“外部合作”到“内部核心”的战略推进,妥妥一部与京东生态深度绑定、逐步融合的演进史。
另外,据《科创日报》,截至2025年6月,达达即时配送网络已覆盖全国超2800个县区,日均订单处理能力超千万单。
此次收购,正是将这份“适配度高、实力过硬”的运力资源彻底纳入京东体系:无需经历外部标的常见的业务磨合、系统对接成本,就能快速补上京东即时配送的“核心拼图”。
二、整合、协同,铸就供应链闭环
一系列运作的背后,其终极目标正变得清晰:所有一切,都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高效率的供应链。
正如刘强东所言:“大家看到的是跟兴哥的外卖之争,但其实我们做的是背后的生鲜供应链,这是我真正想要的。”他进一步强调京东的战略边界,“跟供应链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碰。”
什么是供应链,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的整体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覆盖原材料采购至终端销售的全流程。
由此可以看出,物流绝非供应链体系中简单的辅助环节,而是贯穿全链路的核心枢纽。京东物流一切动作,以强化供应链为出发点。
从本地电商到即时零售,从干线到仓储,京东物流正不断在供应链中埋下关键棋子,此次收购,为这一供应链协同模式画上关键闭环。
后端为商家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为企业提供从需求预测、仓储规划布局,到配送履约、上门安装的全流程服务,这不仅仅是送,而是区别于普通物流的核心壁垒。
中端仓储调配: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着超过1600个仓库,拥有超过100个保税仓库、直邮仓库和海外仓库,可根据需求预测提前将商品部署至仓库,让需求预测、仓储规划落地为实际的高效履约。
再配合前端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从此前的次日达、当日达,到如今即时配送网络的分钟达,构建了从常规配送+即时配送的全域履约网络。这种全覆盖并非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让生鲜、日用品、3C 产品等不同品类商品,都能根据用户 “次日需”“当日用”“即时取” 的多样化需求匹配最优配送方案。
虽如此,此次收购也没有那么一帆风顺,据《国际金融报》,2017年至2024年达达集团净利润持续亏损。对此,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表示,“短期内可能对京东物流的利润表表现产生影响,中长期看,双方在末端配送的协同效应显著,能有效提升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力,这是看得见的战略价值。”
结尾
物流竞争,早已不是传统的单一维度竞争,不再仅仅是速度快慢与网点覆盖数的竞争,而是全链路协同能力的竞争。京东物流此次收购,正是在这样的竞争逻辑下的必然选择。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或许也预示着物流竞争的新方向:未来能在市场中立足的,必然是那些能打破环节壁垒、实现资源互通的企业。它们比拼的不再是某一项业务的强弱,而是能否以供应链为纽带,串联起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节点,让物流真正成为驱动商业效率提升的核心引擎,而非简单的“运输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