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完善托育体系破解双职工家庭照护难题 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善育”

出彩郑州 原创

2025-10-11 16:19

“上班带娃进园区,下班接娃一起回,社区里的普惠托育园,总算帮我卸下了心头大石!” 傍晚时分,郑东新区居民刘女士下班后,从单位办公楼下步行百米,便到了楼下的托育机构,顺利接走2岁半的孩子。此前,她和丈夫作为典型双职工家庭,一直由婆婆帮忙照料孩子,可婆婆突然生病住院后,“不想放弃工作却无人带娃”的焦虑让她辗转难眠,而单位附近新开的普惠托育机构与可抵扣保育费、餐费的托育消费补贴券,成了帮她走出困境的“及时雨”。

刘女士的经历,正是郑东新区聚焦双职工家庭“0-3岁婴幼儿照护难”痛点的生动缩影。“幼有所育”是家长心中的头等大事,更是关乎社会长远发展的民生要事。2025年以来,郑东新区高度重视“普惠托育”暖心行动,紧扣“有园上、就近上、扩总量、提质量”总目标,以健全政策体系、扩大服务供给、优化发展环境、完善监管服务为着力点,推动托育服务从“满足基本需求”的“幼有所育”,向“追求优质体验” 的“幼有善育”深度转变,力求让孩子“吃得营养、玩得尽兴、学得快乐”,实现“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

扩面提质补短板,构建普惠托育网络。为切实减轻双职工家庭育儿负担,郑东新区从供给侧精准发力,构建覆盖城乡的普惠托育体系。目前全区已建成托育机构 115 家,累计提供托位 5819 个,其中普惠托位 4432 个,普惠占比达 82%,现有入托婴幼儿 1825 人,有效缓解 “托位紧张” 问题。在空间布局上,郑东新区兼顾“城区便利”与“农村覆盖”,一方面在人口密集的商业街区、写字楼周边、大型社区,打造“嵌入式”普惠托育点,优先保障双职工家庭、二孩三孩家庭的托育需求,同时通过组织机构参与“郑州市托育消费补贴券”活动、给予优惠政策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建设;另一方面针对城乡托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主动向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倾斜资源,联合农村地区周边普惠幼儿园推进“托幼一体化”试点—依托幼儿园闲置场地开设托班,配备适配农村婴幼儿活动特点的照护设施与户外空间,共享幼儿园师资、活动场地及教学资源,逐步缩小城乡托育服务差距,让农村家庭也能享受到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

线上线下强宣传,营造科学托育氛围。“以前总担心孩子太小送托不放心,直到参加了社区的托育政策宣讲,才知道现在的托育机构这么专业!”家住如意湖办事处的赵先生,在参加完宣传活动后,果断为1岁8个月的孩子报名了社区普惠托育班。为打消家长顾虑、提升群众认知度,郑东新区构建“线上+线下”双维宣传矩阵,线下承办省级“5・29计划生育协会会员活动日”,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在村(社区)设健康服务站,提供托育机构咨询、婴幼儿生长发育检测、辅食添加指导等服务;开展托育政策 “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主题月活动,组建政策宣讲队走进辖区企业、村(社区),累计覆盖群众3000人次,让双职工家庭在家门口就能了解政策。线上依托政务公众号、视频号,发布政策解读短视频、图文23条,还挖掘优秀托育机构典型经验,通过拍摄机构环境、照护实录等内容,直观呈现专业优势,引导更多家庭主动了解、信任托育。

全链监管守底线,筑牢托育质量屏障。托育服务的核心是“安全”,关键在“质量”。郑东新区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导向,构建“评估分级+联合监管+信用惩戒”全链条监管体系,为婴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025年9月26日至10月11日,郑东新区社会事业局依托河南省儿童医院(郑东新区托育指导中心)专业力量,联合财政局、组织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组建评估组,严格对照《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从办托条件(场地布局、设施安全)、托育队伍(资质合规性、专业能力)、保育照护(生活照料、早期发展支持)等7 类28项指标(总分1000分),对已备案机构开展量化评估,划分“三星、二星、一星、合格、不合格”五级等级,结果将经市卫健委抽查后全网公示,为家长选择提供“可视化” 参考。同时,定期联合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开展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排查消防、食品、用电安全,建立“隐患—整改”双清单;严查“伪托育”乱象,维护市场公平秩序。

下一步,郑东新区将持续强化责任担当,在“挖潜增量、提升质量” 上双向发力—推动托育服务进一步融入社区、用人单位,让机构“离家庭更近”;深化“托幼一体化”模式创新,丰富照护“解题思路”,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从 “好不好” 向 “优不优”纵深发展,让更多双职工家庭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托育服务,稳步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文图|陈飞飞 段君航)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