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秀核心业务失速、海外营收不足1%,靠概念包装能骗到资本吗?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10-11 09:49

作为A股“红人经济第一股”,天下秀的上市之路曾风光无限。2019年底借壳登陆资本市场后,凭借WEIQ平台的精准匹配能力,公司一度搭上红人经济的风口,2021年营收与扣非净利润双双创下45.12亿元、4.205亿元的峰值。但短短三年间,这家明星企业便陷入业绩持续下滑的泥潭,如今试图以赴港上市破局,却难掩核心业务疲软、创新探索失利的深层危机。

主业失速:95%营收支柱陷增长困境

天下秀的业绩崩塌始于核心业务的失速。作为公司营收占比超95%的支柱,红人营销平台业务在行业变局中首当其冲。2022年该业务营收同比下滑7.79%,2023年仅微增3.67%后,2024年再度回落3.29%,增长动能几近枯竭。

这一颓势与广告市场环境深度绑定。2022年中国广告市场规模同比骤降9.4%,即便疫情后逐步修复,2023年7.6%、2024年6.1%的增幅仍呈阶梯式下滑,预计2025年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4.6%。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天下秀未能抵御竞争冲击,其WEIQ平台的匹配效率优势逐渐被稀释。

更严峻的是盈利空间的持续收缩。受媒体采购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核心业务毛利率从2020年的23.55%逐年下滑至2024年的17.2%,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步降至17.15%。与此同时,期间费用从2020年的2.14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4.71亿元,双重挤压下,净利率从9.59%暴跌至1.07%,盈利能力已近冰点。

2025年上半年,业绩下滑态势进一步加剧。公司营收18.44亿元同比下降8.01%,归母净利润3638万元同比降幅达19.28%,扣非后净利润连续四期中期报告同比下滑。值得警惕的是,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其研发投入同比锐减26.92%,研发人员与人工成本的削减,恐进一步削弱核心竞争力。

费用高企与账款风险双重夹击

费用管控失效成为吞噬利润的“黑洞”。2025年上半年,天下秀营业成本虽同比下降9.75%,推动毛利率短暂回升至19.14%,但三项费用的集体上涨彻底抵消了成本优化的成效。其中销售费用因电商业务推广需求激增26.62%至1.45亿元,财务费用因利息收入减少增长29.7%,管理费用亦微增1.89%,三项费用合计达2.59亿元,费用率同比提升2.79个百分点至14.06%。

应收账款的居高不下更暴露出经营效率的短板。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规模高达23.98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3倍。回溯2022-2024年,其应收账款余额始终维持在25亿元以上的高位,三年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累计超2亿元,仅2025年上半年就计提847.6万元。尽管公司称账龄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超85%,并通过保理业务加速资金周转,但庞大的应收规模仍暗藏现金流断裂风险,账面收入向实际资金流入的转化效率备受质疑。

财务数据的恶化已形成连锁反应。净利率降至1.89%,创下借壳上市以来同期最低水平,盈利质量持续走低。在主业造血能力弱化、费用刚性增长、账款回收困难的三重压力下,公司财务健康度正不断恶化。

多赛道布局难破2.5%营收占比

面对主业颓势,天下秀曾寄望于创新业务打开增长空间,但其布局多年的“第二增长曲线”始终未能成型。公司围绕红人经济生态链展开全景式探索,涵盖IMSOCIAL加速器、TOPKLOUT克劳锐等商业服务,以及红人职业教育、西五街社区、虹宇宙虚拟空间和AIGC产品“灵感岛”等多个领域,但大多沦为“鸡肋”。

从经营数据看,创新业务的贡献微乎其微。2024年全部创新业务营收占比不足2.5%,2025年上半年虽未披露具体数据,但涉足创新业务的四家子公司合计亏损达4777.53万元,持续处于烧钱状态。多个赛道的同步布局不仅未能形成协同效应,反而分散了资源精力,陷入“样样通、样样松”的困境。

在AIGC与虚拟经济成为行业热点的2023-2024年,天下秀的相关布局也未能抓住机遇。“灵感岛”作为其重点推进的AIGC产品,虽已上线多语言版本,但未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曾被寄予厚望的虹宇宙虚拟空间,也在行业降温后逐渐沉寂,未能实现商业闭环。创新业务的持续亏损与低产出,显示出公司在新赛道判断力与执行力上的明显短板。

0.44%营收占比难撑全球化叙事

赴港上市公告中,“推进全球化战略”成为核心说辞,但天下秀的海外业务现状却难以支撑这一宏大叙事。尽管公司动作频频,2023年推出海外红人营销SaaS平台ADream,2024年拿下小红书跨境营销代理资质,2025年上半年更是在香港、东京等四地增设办公室,覆盖Instagram、Tiktok等主流平台,但业绩转化成效寥寥。

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仅1790万元,营收占比仅0.44%,这样的规模在国内红人营销市场35.63%的全球增速背景下更显尴尬。当前全球达人营销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325.5亿美元,国内74%的广告主计划增加KOL投放,但天下秀在海外既面临本土平台的激烈竞争,又缺乏本地化运营能力,其“一站式”出海服务尚未形成核心优势。

公司在半年报中也坦诚,海外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盈利方式与业务模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意味着短期内海外业务难以成为业绩支柱,所谓的“全球化布局”更像是为赴港上市打造的概念包装,能否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存疑。

从借壳上市的高光到业绩四连降的窘境,天下秀的困境折射出传统红人营销企业在行业转型期的普遍焦虑。核心业务增长乏力、创新探索颗粒无收、海外布局尚处起步,多重矛盾下,赴港上市或许能解短期资金之渴,却无法根治经营沉疴。在国内达人营销市场进入“内容质量决胜”的成熟期,天下秀若不能快速找到真正的增长引擎,即便登陆港股,也难改下滑轨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