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男的手机品牌,也想吃女性用户这碗饭了
10月10日,阿哲在微博刷到了一张让他一拍大腿的海报:“我X,理光!”
理光是啥?圈外人可能不太清楚,但阿哲略懂相机,知道这个日本牌子被炒得厉害,一台近万的价钱够买一辆二手卡罗拉或者思域。
而它之所以爆火,正是因为在小红书等平台上被视为街拍神器、影调无敌。随便一搜,都是美女帅哥的氛围感自拍。
阿哲是真我手机的忠实用户,从这个品牌在国内出名那天起,他就欣赏它简单粗暴的“直男”逻辑。
对他来说,一部好手机,就该用“骁龙XXX”“240瓦快充”“2K+144Hz”这样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参数是肌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实力。
和iQOO等与游戏深度绑定的品牌一样,即便真我也曾经出品过不少大师设计、美学概念的产品,它的用户基本盘,仍充满了性能党、游戏党。
而现在,“直男”真我要给自己上格调了。
真我官方透露,和日本理光映像达成影像战略合作,甚至在过去四年里互相派了工程师到工厂,为的就是在新旗舰GT8Pro里,揉进正宗的“理光GR味儿”。
阿哲的困惑在于。一个宣传了多年性能、性价比的手机品牌,怎么看上日系极品滤镜了?
在他和身边一众兄弟的认知里,真我,这个靠着“敢越级”和极致性价比杀出来的品牌,是手机圈最典型的“理工直男”。
而理光,那个在小红书上被文艺青年们捧上神坛、动辄加价几千块的卡片机,却是氛围感和出片的代名词。
一、一种叫“理光”的玄学,到底有多香?
要理解真我的合作,得先看懂理光的离谱。
如果你是个对相机圈略有了解的参数党,你会觉得理光这个品牌简直不可理喻。
今年8月,理光发布了新款卡片相机GR4,首发价格8999元。
这是什么概念?它的上一代,六年前发布的GR3,首发价是6199元。六年过去,同一系列,价格暴涨45%。评论区的画风也是清一色的不可思议。
这六年,技术大跃进了?
答案是没有。像素从2400多万提升到2500多万;重量从275克降到257克;防抖从三轴升级到五轴——这是为数不多的实用型改动。除此之外,都是些不痛不痒的“牙膏”。
按理说,如此“没诚意”的产品,该被消费者喷到体无完肤。但现实是,有钱你也拿不到货。你需要先花199元,购买一个VIP会员,获得一个参与“抽签”的资格。
你没看错,花钱买一个抽奖的机会。而且这个资格本身,都一度售罄。
理光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同行一个道理:打击黄牛最好的方式,就是走黄牛的路,让黄牛无路可走。
那么,支撑起这一切“不合理”的,到底是什么?
答案,就是那个“味儿”。它太出片了。
理光从诞生之初,就死磕“街拍”这一个定位,极致轻便,单手操控。但它能封神的真正原因,是它那套被无数摄影爱好者奉为“数码胶片”的直出色彩。
它内置了多种滤镜,其中最著名的“高对比度黑白”,能拍出颗粒感强烈、光影锐利的画面,酷似日本摄影大师森山大道的风格,故事感瞬间拉满。
还有备受欢迎的“正片”和“负片”模式,前者干净锐利,后者温和怀旧。总之,你不需要懂任何复杂的后期,只要按下快门,就能得到一张在小红书和朋友圈里足以收获满屏点赞的“氛围感大片”。
它卖的早已不是一台相机,而是一种审美的优越性,一种一键成为艺术家的快捷方式。
当相机厂商还在提像素、对焦速度、连拍张数这些东西时,理光另辟蹊径,把情绪价值和社交货币做到了极致。
它用匪夷所思的商业成功,证明了一个让所有“直男”品牌都垂涎三尺的真理:
原来,不靠性价比,只靠一种玄学般的氛围感,真的能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掏出更多的钱,甚至还要排队、抽签,为你的稀缺和格调买单。
这碗饭,实在是太香了。
二、这条路,小米也有点说法
如果说真我的这次意外合作让用户感到惊讶,那只能说明,他们这两年没有仔细观察过另一个热搜之王——小米。
曾经“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早已在分离“直男化”概念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年,并且尝尽了甜头。
最大的标志性战役,是小米汽车SU7,也包括后来的YU7。
去年7月的年度演讲上,雷军透露小米SU7的女性车主占比可能超过40%。第十万个用户,恰好就是选择小米SU7 Pro版霞光紫的女性用户。今年,YU7的女性车主比例也超过了30%。
对这类用户而言,虽然零百加速、800V高压平台、风阻系数这些名词听起来高大上,雷军也表示,SU7两个多小时的发布会埋了200多个卖点,但最后他着重放大的,是女粉最关心的三个点:色彩、防晒和小爱同学。
霞光紫、海湾蓝这些车身颜色,以及那块能阻挡99.9%紫外线的防晒玻璃,有额外的价值。“我们这辆车比一般车卖得好,最核心的是女用户多”。
这些数据,对于一个从诞生之初以“直男”“极客”“参数党”为核心标签的品牌来说,是一场胜利的背离。真金白银的销量证明,主动拥抱比较被女性用户看重的审美、情感需求,是打破增长瓶颈的最好出路。
如果说造车的故事有点远,那前段时间小米17Pro的爆火,则更具说服力。
这款手机最大的创新点,是背后那块叫“妙享背屏”的副屏。在官方的设计里,它应该是一个显示车牌、航班信息、实时预览的效率工具。
但它最终引爆社交媒体,靠的却是在背屏“养一只电子宠物”,和被年轻人群体玩到出圈的“痛机”改造。所谓“痛机”,就是把自己喜欢的角色或者人物铺满手机,变成周边。
在小红书上,“小米背屏”相关话题浏览量破千万。背屏熊猫陪我加班、熊猫朝我比心啦、背屏放上自己的AI照,一块功能屏被玩出了花。
二次元用户们更是如获至宝,将各种动漫角色做成动态壁纸,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痛机”,在机场接机时,甚至比举灯牌还方便,成了新的社交密码。
一个原本被吐槽无效创新的功能,最终却靠着互动性和个性化,在女性和二次元圈层中大放异彩,这就是反差。
小米趟出的这条路,像一个清晰的路牌,为所有还在讨论参数和性价比的同行指明了方向。现在,真我的影像虽然不及这样的颠覆性,但也大概率会吸引到一批审美独特的新用户。
三、是时候正视情绪价值了
当故事的碎片拼凑完整,我们再回头看真我与理光的这场“联姻”,与其说它不可思议,不如说它蓄谋已久。
因为,忠于简单粗暴的“参数思维”的生意,真的越来越难做了。找亮点,才是正道。
首先,是性价比内卷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曾经,小米(现在占据这个位置的是红米)、真我、iQOO这样的品牌,靠着“同价位性能最好,同性能价格够低”的屠刀,硬生生杀出了一片天。但今天,当整个供应链高度透明,上游厂商把处理器、屏幕、摄像头打包卖给所有人的时候,参数的差异已经微乎其微。
你快0.1秒,我高一亿像素,这种曾经能让粉丝热血沸腾的优势,已经无法再构成护城河。当所有人都站在终点线上,为零点几秒的差距争得面红耳赤时,你会发现,赛道本身已经没有了意义。
这种曾经被调侃成“直男思维”的理性,曾是品牌崛起的基石,如今却成了增长的枷锁。
其次,是情绪价值背后惊人的商业潜力。
我们再看理光。一台硬件上毫无惊喜的相机,仅仅因为提供了独特的氛围感,就能在经济下行的周期里逆势涨价,溢价近50%还供不应求。
它证明了,当一个产品超越了工具属性,成为一种审美表达、社交货币和身份标签时,它的定价权就不再由成本决定,而是由它所能唤起的情感共鸣和圈层认同感决定。典型的案例还有Labubu。
这片由感觉、品味、故事构成的蓝海市场,拥有着性价比市场无法比拟的高利润率,或者是粉丝粘性。这对于任何一个追求商业成功的公司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是整个消费市场的用户版图正在发生结构性改变。
现在,在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领域,女性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而在美妆、服饰、乃至数码产品的社交传播中,女性用户创造和引领话题的能力,也远超男性。
就像之前瑞幸联名黑神话,让其高管都惊叹男性购买力一样,那些原本消费者性别比较突出的企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是能收获“异性”偏爱的,只不过需要一点小手段。
本质上,这是所谓“得粉丝者得天下”的延伸。
一个品牌如果还只想着和本来的“死忠粉”沟通,只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说话,那它的用户基本盘只会越来越窄。学会用更多元的审美、更感性的语言、去和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对话,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做的“生存题”。
尽管阿哲可能永远不会到公园里给自己搞一张氛围感自拍、不会买一台有背屏的手机就为了养宠物,但如果手机厂商某天做了一个新奇的小功能,而这个功能恰好长在他的审美点上,那他也会觉得,还不错。
他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为它付出高昂的溢价了。
就像二战后无数兵工厂转为民用,诞生了一系列知名品牌甚至手工艺产品,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美丽的废物”的出现,都会成为一种必然,更何况是美丽、有用、还有可能破圈的东西呢?
对于阿哲和我们这些普通的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未来的数码产品会变得越来越有趣,当然也可能越来越“贵”。而对于大部分商业产品来说,这意味着一个纯粹依靠功能和参数打动用户的简单时代,或许真的要结束了。
毕竟,一种东西只有在它稀缺的时候,才会释放出通吃一切的吸引力。当稀缺结束,就是审美疲劳来临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