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秋消费:酒店换成帐篷,月饼回归本味,白酒告别疯狂
金秋九月,中秋月圆。作为下半年国内最重要的消费节点之一,中秋市场的冷暖往往是窥探中国消费趋势变迁的重要窗口,似乎是如果错过了中秋,就影响到全年。
与往年不同的,2025年的中秋节,在理性消费的主旋律下,市场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变化,旅游市场年轻人不住酒店住帐篷,过节食品饮料追求健康与个性,月饼礼盒回归食物本质,而白酒市场则在旺季不旺的冷静中,经历着深刻的价值重塑。
01、穷游富游,洽似少年游
中国的假期有两个黄金周,一个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一个是十一国庆节,行业称之为黄金周行情,这种现象持续了多年,今年出行的人再创新高,各个景区人山人海,高速路堵成停车场。
据澎湃新闻、上游新闻等国内媒体统计,在国庆假期前,很多酒店都开始猛涨房价,平时一两百的房甚至涨到一两千,十倍的涨。内蒙古阿尔山——汉庭酒店平时房价200元一晚,国庆期间大床房涨至1600多元/晚,比平翻了8倍。而据上游新闻从该酒店了解到,10月3日房已满,4日的家庭房更是要到1800多元。
而这个国庆中秋长假,各境区虽然人满为患,但酒店预订确没有迎来新的高潮,却出现另一种现象,从东南到西北,从景区到山脚,甚至马路边都挤满了帐篷。
相关行业人士表示,随着户外经济的发展,今年中秋年轻人旅游自己带帐篷,也有旅行者专门租帐篷,或者干脆就住在自己车里,把后排放倒,变成床车,走到哪都可以睡
把钱花在酒店上,不如睡在风景里。这一届年轻人,不再被消费主义洗脑,他们更愿意自己决定花钱的意义。试想,住一千一晚上的酒店,这样拉多少时间的磨才能挣回来?而且又不是品质提高了,去了也没有新的体验,穷游也罢,富游也好,他们只是更加实际,不愿被当韭菜了。
所以今年国庆出现前所未有的奇观,很多景区都出现很多帐篷,穷游的风景是一样的,快乐也不是钱堆出来的,但露营的浪漫是宾馆不能替代的。
有人算了一笔小账,住自己的帐篷不花钱,自己做饭不花钱,高速路免费不花钱,唯一花钱的就是油费或者电费。现在很多车主的车都是电车,这就更省了,花几十块钱的电费,就能出去玩一周。
02、月饼卸下礼品重担,却面临消费峻境
月饼,作为中秋的绝对主角,其市场变化最具代表性。根据多家零售平台数据,今年月饼市场彻底告别了天价包装,走向小而美的理性繁荣。
与过往追求高档、稀有的礼品不同,今年中秋前夕,月饼市场的热度并未如往年般高涨。一些传统月饼加工厂甚至传出“订单稀少、产能闲置”的消息,部分企业已进入“半停工”状态,今年中秋的食品饮料消费更贴近日常生活的真实需求。
在消费端,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单个或少量组合的月饼,旨在尝鲜而非囤积;在口味上,经典款依然畅销,在地方上,消费者对多样性和新鲜感的追求。
过去,吃月饼是为了“过中秋”,而现在,吃月饼不再只是家庭团聚的符号,它所承载的情感,吃月饼只是对过节的表达,体现不到“思乡怀亲”那种感觉。
在送礼端,心意重于形式。 在送礼市场,月饼的礼品属性依然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年中秋送月饼的远少于往年,在送礼市场上表现不再抢眼。
月饼作为一个中秋礼品,不仅在城市,尤其是农村,从买月饼、自己预订月饼,今年中秋节的亲友拜访中,来往礼品中不在用月饼,取而代之的是牛奶、水果、饮料,甚至鲜鸡蛋和鲜鸡肉。
行业人士表示,当代年轻人对待月饼的真实态度是,作为每年只出现一次的节日限定,他们并不怎么爱吃,有点被迫吃的现象,他们不再愿意为了一种文化仪式感而去吞下一块齁甜油腻、口感僵硬的传统月饼。
03、结构性分化,理性饮酒重塑送礼逻辑
中秋国庆双节历来是白酒销售的黄金档期,但今年市场却呈现出旺季不旺的冷静态势,受限于消费的影响,高端市场与大众市场咸淡不旺。
2025年双节期间,白酒市场整体表现平淡,行业延续分化趋势,龙头酒企表现相对稳定。一方面,高端酒需求弱复苏,
行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市场缺的并非消费能力,而是消费信心。那些具备大单品优势的品牌,在市场调整期展现出更强的韧性,也必将在行业复苏阶段抢占先机、拿下更多市场份额。
在消费端,场景分化。婚宴、家宴等需求相对刚性,动销有正增长;政商务消费受政策限制仍承压;礼品市场受消费力影响有所减少,品牌力仍是硬通货,地位依然稳固,但逻辑生变。
双节期间宴请降温,家庭小酌升温。居民自饮和家庭聚会的大众消费市场,300元以下表现最为稳健,成为行业的压舱石。尤其在理性饮酒的心态,以及开车出行的情况下,饮酒频次和量在减少,但在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仍愿意开一瓶有品质的口粮酒成为共识。
2025年的中秋消费市场,清晰地勾勒出当下中国消费者的新面貌,他们更成熟、更精明、更注重内在体验。从旅游悦己和消费价值回归是贯穿所有行业的主线,这场静悄悄的变化,正在倒逼品牌和厂商做出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