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反超美债,黄金打败美元意味着什么?
作者:江瀚
每每说起黄金,大多数人都不会太陌生,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贵金属,“金银天生不是货币,但是货币天生就是金银”的说法早就深入人心,就在金本位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几十年后,就在最近全球央行的黄金储备反超美债成为了市场最受关注的焦点,29年来首次的黄金打败美元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反超美债?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黄金,这一古老资产,正在挑战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美国国债。
近日,一组数据在华尔街“刷屏”:资管机构Crescat Capital合伙人兼宏观策略师塔维•科斯塔(Tavi Costa)汇编并发布数据显示,在金价创下新纪录之际,黄金在除美联储外央行的储备占比,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过美国国债。
科斯塔认为,这一转折点可能是“近代史上最重大的全球再平衡的开始”。这反映了各国央行在战略性调整储备资产结构:从美元债券转向黄金等实物资产。
中信建投期货贵金属首席分析师王彦青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指出,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是为了逐步降低对美元资产的依赖,从而分散单一储备货币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黄金正处于历史上的第三轮大牛市。”
近年来,美债在全球外汇储备组合中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状态,而各国央行的黄金持有量却大幅攀升。近期,黄金已超越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而它在除美联储以外央行储备中的占比,正式反超美国国债。
世界黄金协会(WGC)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央行已连续14个季度净购入黄金。
二、黄金打败美元到底意味着什么?
近来,全球央行黄金储备总量首次反超美国国债持有量,这一现象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首先,回溯历史,自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彻底放弃金本位制以来,依靠石油驱动的美元便登上了世界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美债也随之成为市场备受青睐的投资品。彼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改变了国际货币格局,美元虽脱离了黄金的直接束缚,却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贸易中的广泛使用,构建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秩序。
在这个体系下,各国出于贸易结算、外汇储备管理等需求,大量持有美债,将其视为安全且流动性佳的资产选择。然而,这种基于特定历史条件的安排并非永恒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全球经济结构的演变,其内在矛盾逐渐显现。
其次,美国长期奉行的货币霸权玩法已日益难以为继,全球多极化趋势加速推进,促使各国寻求更加独立、多元和安全的储备资产结构,黄金的避险属性与非主权特性因而被重新发掘和重视。元霸权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性垄断”,其收益在于美国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向全球征收“铸币税”,即以低利率融资支撑国内财政赤字与对外扩张。然而,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高度依赖全球对美国制度、经济前景和偿债能力的持续信任。
近年来,美国政府债务规模持续飙升,利息支出占财政预算比重不断攀升,财政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剧烈波动,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新兴市场频繁遭遇资本外流与货币贬值冲击。
这使得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将国家财富锚定于一个政策高度内向、债务风险不断累积的主权货币,无异于将命运交予他人之手。在此背景下,去美元化不再仅是政治口号,而成为切实的金融安全战略。而黄金,作为历史上唯一被跨文明、跨时代广泛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其最大优势在于不隶属于任何单一国家或政府,不受主权信用风险影响,也不受货币政策周期的直接冲击。因此,当国际信任体系出现裂痕时,黄金自然成为各国央行重建储备安全的“终极选项”。
第三,黄金之所以能在此时脱颖而出,还因其自身独特的属性。它作为一种稀缺的贵金属,产量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是超新星爆发等特殊天体物理现象所产生的产物。这种稀缺性决定了其内在的高价值。尤其是在市场动荡时期,如金融危机、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时,投资者往往会涌向黄金市场寻求庇护。因为黄金的价格波动相对独立于其他金融资产,不会因某个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整或经济数据好坏而大幅起落,从而成为资产组合中的“稳定器”。这种特性使得黄金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中更具吸引力。
第四,当前,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摆脱对美元单一资产依赖的有效途径,具有独立价值的黄金无疑成为了共同的选择。而且,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黄金的投资渠道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实物黄金买卖外,还有黄金ETF、期货合约等多种金融工具可供投资者参与。这些创新进一步放大了黄金的市场影响力,使其独立价值优势更加显著。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国际储备体系中,黄金的地位将愈发重要,它将与其他资产一起构成更加平衡、稳定的全球储备结构,这可能才是黄金最有可能出现的未来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