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群诗词精选(之四组诗)

瀚海墨韵 转载

2025-10-09 12:28

 【艺术家简介】      叶向群,字:见贤、敬贤,号:东山庶人、大同山人,厦门同安人,文旅部与人力资源部职业资格认证高级书法家。      自幼受家族文化氛围的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别的爱好,后来跟随田英章老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国楷书的技法与章法。又根据本人的学书经验,深入研究总结了前人的书写与创作经验,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书写与创作风格。     现任厦门雅观阁书艺社社长,上海飞鸿公益文化促进中心副主任。     受中央电视台CCTV《艺术名家、艺术传承》栏目组的邀请,为栏目特约访谈书法家,被授予《艺术名家、艺术传承》称号,并授权《中国艺术名家书画工作室》     自2017年受原文化部大众文化学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之邀,以本人肖像及作品为题材的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大纪念邮册及邮品的发行。2018年5月份受日本书法艺术协会之邀,作为中国书法家代表团成员,出席在日本东京都艺术馆举办的国际书法艺术交流活动。2018年文化部大众文化学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大型文献类纪念册发行。201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国七十周年大型文献类纪念邮册发行后,历年受邀参与大众文化协会国家重要庆典的由中国邮政,邮票、邮册纪念发行活动。多年来致力于国际慈善事业(创作书法作品奉献爱心,支持国际慈善组织在世界各国进行义卖义捐筹集资金善款建设慈善与文化场所)致力于中国传统书艺的研究、教学与推广,并取得一定成绩,书法作品受到海内外藏家的喜爱与收藏,特别是受到东南亚各国华人华侨企业家的欢迎与珍藏。

【诗词作品欣赏】

《秋日遊蓬莱》

曾闻海上有仙宫,

未睹真容难苟同。

今日登临蓬莱岛,

方觉已到琼阁中。

《琴岛赏月》

浮琴横卧水连天,

遥望鳌峰生紫烟。

焕彩锦霞衬夜色,

玉盘高挂照人间。

《咏.太湖观景台》

江南灵秀景妖娆,

似火霞光映锦涛。

日昇日落皆妙境,

犹如仙界庆蟠桃。

《赞.牵牛花》

扎根泥土无人夸,

不畏艰难勇攀爬。

绝处逢生压不垮。

迎风绽放牵牛花。

《题.南京佛顶宫》

涅槃慈相卧琼宫,

宝殿庄严供大雄。

金碧辉煌昭日月,

佛光普照耀苍穹。

《秦淮新气象》

(古风)

金陵九月入清秋,

舜日尧天任旅游。

火树银花描不尽,

笙歌嘹亮颂鸿猷。

乌衣巷内观古迹,

朱鹊桥边倩影留。

水榭亭台沿河立,

陆离画舫逐波流。

灵秀锺山浮紫气,

秦淮胜境白鹭洲。

花香鸟语迎宾客,

修葺一新太白楼。

《秋日遊博卡拉》

(古风)

巍峨峻岭耸碧空,

安纳普尔鱼尾峰。

喜玛拉雅延龙脉,

藏尼文化互交融。

高峡雪练穿两域,

口岸通忂连尼中。

守望相助民雍睦,

繁荣边贸物阜丰。

悠然漫步瑶池畔,

秋信徐徐入襟胸。

费瓦清澄明似镜,

恍如身在玉界中。

翘首瞻望蓝毗尼,

金光万丈照苍穹。

《咏.尼泊尔蓝毗尼圣园》

摩耶半夜梦祯祥,

教主世尊诞圣宫。

七步莲上开觉路,

菩提树下悟性空。

祗园传道诵经偈,

鹫岭弘法证大雄。

究竟涅槃卧慈相,

佛光普照耀灵穹。

《咏.武夷岩茶》

闽山胜境生奇葩,

秀水灵峰孕嫩芽。

扎根岩窟吸甘露,

历尽沧桑出芳华。

几经揉晒烘焙炙,

兰韵幽香世人夸。

此物并非寻常品,‌

乾隆赐号冠天下。

【名家评论】

墨痕隐古意,诗笔见文心

——记著名诗人、书法家叶向群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诗与书的交融始终是文人艺术精神的至高境界。当代著名艺术家叶向群先生,正是这一传统的卓越继承者与发展者。他以数十年之功,在书法与诗词两个领域潜心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真正实现了"承古法而开新境,继往圣而启来哲"的艺术追求。观其作品,既能感受到深厚的传统根基,又能领略到鲜明的个人风貌,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最佳诠释。

叶向群先生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首先体现在其精湛的楷书技艺上。他的楷书取法欧阳询,深得田英章先生精髓,在点画、结构、章法上都严格遵循传统规范。观其楷作,笔笔到位,字字精准,线条挺拔劲健,结体端庄匀称,充分展现了楷书法度之美的极致。然而,若仅止于此,尚不足以成就其艺术高度。叶先生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将个人的性情与修养融入严谨的法度之中,使每一笔、每一画都饱含着生命的温度。在他的笔下,楷书不再是冰冷的规矩,而是有血有肉的情感表达,既见功力,更见性情。

从精谨的楷书延伸到宏大的榜书,叶向群先生展现出对不同书体的卓越驾驭能力。榜书之难,在于既要保持笔墨的精到,又要展现气势的恢宏。叶先生的榜书作品,字字雄强而不失法度,笔笔饱满而尤见精神。无论是匾额还是题词,他的榜书总给人一种正大光明、稳健厚重之感,这既是其笔墨功力的体现,更是其人格修养与胸襟气度的自然流露。

如果说书法是叶向群先生艺术世界的骨架,那么诗词则是其灵魂所在。他的诗词创作,深得古典诗词之精髓,又饱含现代人之思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叶先生的诗词正是对这一传统的当代践行。其诗语言清丽典雅,意境深远悠长,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超脱,也不乏"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壮阔。更难得的是,他在古典诗词的形式中,巧妙地融入了现代人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思考,使古老的诗体焕发出新的生机。

叶向群先生的诗词,往往透露出对禅理佛法的深刻体悟。然而这种体悟并非简单的说教,而是化作诗中最本真的生命感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读他的诗,常能感受到这种超越语言的妙悟。在他的笔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寻常景物都被赋予了深远的禅意。这种禅意不是出世的逃遁,而是入世的超然,是对生命本质最深情的凝视。他的诗作在典雅的形式之下,蕴藏着对人生、对世界的透彻理解,展现出一种"繁华落尽见真淳"的艺术境界。

墨痕隐古意,诗笔见文心。叶向群先生以诗养书,以书彰诗,在其方寸砚田之中,耕耘出了一片气象万千的精神家园。他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书写者”,更是一位知行合一的“文化体”。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可贵的“文心”与“风骨”。他的艺术,如同一座沉默的钟,以其深沉而悠远的回响,提醒着我们:在这个符号泛滥的时代,仍有必要回归到对汉字本身的敬畏与热爱,回归到对内心诗意的执着追寻。这,正是叶向群先生及其艺术给予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馈赠。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王旭

2025年秋 书于京华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