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秋季造林掀热潮:补植补栽添新绿 筑牢黄河生态屏障
锚定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盐湖区将秋季林业管护作为巩固绿化成果、提升生态质量的关键举措。连日来,区林业局抢抓土壤墒情适宜的黄金时节,在荒山荒滩、道路两侧及重点项目区全面铺开补植补栽与林木精细化管护工作,以科学造林、精细管护的实际行动,为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注入新动能。
在南城街道义同村的盐湖区2025年黄河流域防护林屏障建设工程(二标)现场,一场与地形较劲的秋季造林“攻坚战”正火热推进。不同于平原地区的机械化作业,这里坡度超35°的山坡给造林工作出了难题——机械无法上山,从挖坑到栽苗全靠人工完成。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手持锄头、铁锹,脚踩防滑鞋在坡面上稳步移动,按照标准尺寸挖出一个个树坑;随后两人一组,一人扶苗、一人培土,再拎着水桶逐坑浇水,整套动作熟练且细致。一株株油松、侧柏幼苗在山坡上整齐排列,为昔日植被稀疏的荒山披上点点新绿。
“秋季土壤墒情好,树苗扎根快、成活率高,是荒山造林的黄金期。”山西新力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李朝阳介绍,目前项目已完成补植补栽1200余亩,预计10月中旬可完成全部造林任务。
秋季造林不仅要“栽得下”,更要“管得好、长得旺”。在盐湖区林业重点工程苗木管护工程六标段,精细化管护成为关键词,工作人员手持镰刀清理苗木周边杂草,既减少养分争夺,也消除火灾隐患;另一边,几人合力开挖标准树坑,为后续补栽做足准备。
“下一步我们会开展病虫害防治,入冬前还要完成冬灌,确保苗木安全越冬。”山西泽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杨浩宇说,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一分造、九分管”的理念。
区林业局工作人员石岩介绍,秋季管护启动后,会先组织专业队伍全面巡查林地,清理病死树木与有害生物栖息场所,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针对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导致的树木缺失区域,精准开展补植补栽,累计栽植油松、侧柏等本地适宜树种5万余株;栽植过程中严格把控苗木质量与栽植标准,确保成活率;后续还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安排专人负责新栽树木养护。
“从巡查到清理,再到补植、监管,每一步都衔接到位,才能让绿化成果稳得住。”石岩说。
随着造林与管护工作推进,盐湖区的生态面貌持续焕新,昔日普通的城市出入口,如今成了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生态景观廊道,曾经的荒山荒坡,逐渐变身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的“城市客厅”。
“现在这儿绿化得特别好,我们每天都来散步、锻炼身体,有时候还凑在一起打牌,日子过得挺舒坦。”南城街道柏口窑村村民李引凤的话语里满是满足。在她眼中,家门口的这片绿地不仅让环境变美了,更成了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正是优质生态产品带给群众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接下来,盐湖区林业局将持续跟进树木生长情况,总结管护经验、优化措施,以久久为功的坚守,让黄河岸畔的绿色屏障愈发坚固,让盐湖的生态底色越绘越浓。(董晓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