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费藏套路、合作方踩红线,哈啰金融400亿盘子的合规烂账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10-09 09:56

当共享单车赛道增长触及天花板,哈啰将盈利希望押注在金融业务上。凭借“臻有钱”助贷平台,这家拥有8亿注册用户的企业在金融领域狂奔六年,筑起超400亿元的业务盘子。但随着10月1日《助贷新规》正式实施,哈啰金融资质短板、高息套路、信息违规等多重隐患集中暴露,曾经的“变现利器”正沦为“合规重灾区”。

资质硬伤下的“白名单”危机,成为悬在哈啰金融头顶的第一道利剑。六年布局中,哈啰始终未能拿下网络小贷、消费金融等核心牌照,仅持有融资担保牌照的现状,使其只能以导流模式依附于持牌机构生存。这种“无牌驾驶”的模式,在强监管时代愈发被动。

据不完全统计,哈啰金融的合作版图堪称庞大:16家融资担保机构、七八十家第三方机构,外加中原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15家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浙商银行、新网银行等十余家银行。但光鲜的合作名单背后,是“白名单”准入的尴尬——在众多出资方中,仅有哈银消费金融、梅州客商银行将其纳入合作“白名单”。

《助贷新规》明确要求“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开展合作”,这意味着哈啰与多数银行的合作将失去合规依据。更严峻的是,新规要求商业银行自主风控,禁止助贷平台干预审批,而缺乏核心牌照的哈啰既无法自建风控体系,又难以监管庞大的合作群体,400亿元贷款余额的信用风险实则全由出资方与借款人承担。即便哈啰近期试图通过招聘重庆小贷公司董事获取牌照,也难解燃眉之急;即便成功收购,小贷公司联合放贷需承担30%出资比例的要求,也将彻底终结其轻资产扩张模式。

高息陷阱与收费套路,则是哈啰金融引发民怨的核心症结。“臻有钱”页面公示的4.9%-36%综合年化利率,已然触碰司法保护与监管警示的双重红线,而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成本”。实测数据显示,借款8000元分12期还款,若以普通申请方式办理,仅担保费与担保咨询费合计就达1381.08元,远超218.32元的利息金额。

更隐蔽的是会员费套路:开通会员可享受23.98%的“优惠利率”,但开通入口藏在小字提示中,极易导致用户默认购买;会员费既不计入公示利率,还存在59元/月与79元/月的双重标准。这种将服务费、咨询费等隐性成本剥离于“综合利率”之外的操作,使得实际综合借贷成本远超36%的“红线”,黑猫平台上“高利贷”“莫名扣会员费”的投诉早已堆积成山。而《助贷新规》已明确要求将增信服务费计入综合融资成本,哈啰的收费模式正面临全面整改压力。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更暴露了其合规意识的缺失。用户申请贷款时需签署上百份嵌套协议,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会同步共享给近百家合作机构。公安部相关检测显示,哈啰APP存在“未明示隐私权限”“超范围收集信息”“向第三方提供未匿名化信息”等多项违规行为,早在2021年就因隐私问题被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报。更令人担忧的是,用户点击“申请额度”即默认同意30余家机构共享信息,其中5家可直接用于“广告推广”,信息滥用风险触目惊心。

值得警惕的是,已宣布下架的“借钱优选”贷款超市仍在隐性运营。用户在“臻有钱”页面点击“优选额度”即可进入,其中接入的村村花、人品借款等平台,背后小贷公司多不具备跨省经营资格,部分公司注册资本仅2000万元、员工仅1人。这种“下架不下线”的操作,无疑是对监管要求的公然规避。

哈啰曾寄望于斥资15亿元收购永安行实现“曲线上市”,但永安行无任何金融牌照的现状,使其无法借此补齐资质短板。如今,助贷新规落地在即,哈啰金融既未完成“白名单”准入,也未整改收费模式,更未解决信息合规问题。一旦监管出手,其400亿助贷盘子将面临停摆风险,风险还可能传导至合作金融机构,引发连锁反应。

从共享单车到助贷赛道,哈啰的转型本可依托流量优势实现合规发展,但盈利焦虑下的“蒙眼狂奔”,使其陷入了资质、利率、隐私的三重合规困境。助贷新规的实施,既是行业洗牌的契机,更是对违规者的审判。哈啰金融若不能及时“刹车”整改,曾经撑起营收期望的金融业务,或将成为拖垮企业的“重负”。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