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心安是归途

福延圆梦行动 原创

2025-10-06 14:38

                     文/李靖

  又是一年桂子飘香,晚风里浮动着清浅的甜。案头的日历被指尖摩挲得发卷,才惊觉,那轮悬在心头的月亮,又要圆了。
  记忆里的中秋,总与老屋的院子紧紧相连。家乡的中秋过得实在,中午是一天里最丰盛的一餐,早晚则还是寻常的家常饭,那份踏实的热闹,都攒在正午的炊烟里。到了晚上,若天朗气清,老人们便会搬来小板凳,在院子里给我们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那些细碎的月光洒在他们的皱纹里,也刻进了我的童年。

  那时,父亲总会搬来竹梯,在院中的老柏树上挂一盏马灯。昏黄的光透过叶隙,在泥土上筛下细碎的金。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碌,土鸡炖烩菜的鲜香混着五仁月饼的甜,是童年最温暖的启蒙。我们几个孩子围着灶台转,鼻尖萦绕着月饼馅里冰糖与芝麻的焦香,连等待都成了一种甜蜜的煎熬。那时的月亮,似乎格外大、格外亮,清辉洒在每个人的笑脸上,连母亲鬓边新添的白发,都染上了一层温柔的银。

  后来在福州工作经商,脚步越走越远。城市的霓虹璀璨,却照不亮心底那片关于故乡的留白。也曾在异乡的阳台上赏月,玻璃窗外是车水马龙的喧嚣,手里的月饼精致得如同艺术品,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是少了父亲递来的那杯温热的茶,还是少了母亲那句“慢点儿吃,别噎着”的叮嘱?原来,我们想念的从来不是那轮月亮,而是月亮之下,那些与我们共享过同一方清辉的亲人。

  父母已去世多年,“父母在,家就在”这句老话,成了心里最柔软的刺。今年中秋,依旧没能回到故乡。节前的夜里,我做了个梦,梦里又推开了那扇熟悉的木门——院子里的老柏树依旧繁茂,母亲站在树下,像许多年前一样仰头望着枝桠间的月亮,身影被月光拉得很长,鬓角的白发愈发醒目。我走上前,轻轻接过她手里的竹篮,就像小时候她牵着我的手那样自然。父亲从屋里出来,手里端着一盘刚出炉的月饼,热气氤氲了他的眼镜片,也模糊了我的眼眶。

  梦醒后,窗外的月光正明。原来,所谓中秋,不过是“人月两圆”的期盼;所谓乡愁,不过是无论走多远,都有一盏灯、一扇门、一群人,永远留在记忆里等你。今夜,无需多言,就让这穿越千年的明月,替我再望一眼故乡。月光所照,皆是故园;心之所向,便是归途。
  愿这清辉满溢的月光,也能照亮你记忆里的那方小院,温暖你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