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百科数据库》执行主编刘鑫炜莆田观展:这是活的文化史诗!
香樟木香萦绕展厅,44 米木雕长卷铺展运河盛景。10 月 3 日,《名人百科数据库》执行主编刘鑫炜携团队走进莆田市美术馆,专程参观刚开展不久的郑春辉木雕《京杭大运河》(江南卷),在精微透雕的山水人文间驻足多时,盛赞其为 “非遗与世界遗产融合的典范之作”。
图为展厅
“这不是木雕,是凝固的运河文明。” 刘鑫炜在杭州西湖景观雕刻前俯身细观,指着漕船窗棂上的雕花对团队成员说,“44 米长卷用三棵五百年香樟木贯通,小到漕工的神态、瓦当的纹路,都藏着历史细节,这种‘入木三分’的匠心,正是当代艺术最珍贵的特质。” 作为深耕文化传播十余年的专家,他特别留意到作品中妈祖宫庙与运河漕运的关联刻画,称其 “精准捕捉了文化传播的水脉轨迹”。
图为木雕作品部分细节
图为木雕作品部分细节
图为木雕作品部分细节
图为木雕作品部分细节
图为木雕作品部分细节
图为木雕作品部分细节
在作品中段的苏州寒山寺场景前,刘鑫炜指出:“郑春辉团队将莆田精微透雕技法与山水长卷意境结合,让静态木雕有了动态叙事 —— 你看这穿梭的舟楫、冒烟的茶肆,完全是‘木头里的《清明上河图》’。” 他透露,名人百科数据库正筹备 “非遗大师” 专题,郑春辉的创作实践将作为核心案例收录,“要让更多人看见这种‘用刻刀讲中国故事’的力量”。
图为展厅现场
据了解,《京杭大运河》木雕全长 120 米,江南卷是首展的完工部分,再现了杭州至淮安十二座城市的运河风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领衔团队耗时两年半创作,融合镂空雕、透雕等技法,仅苏州段就雕刻有 30 余艘漕船、200 多个人物。刘鑫炜在参观手稿展区时补充道:“从粉本设计到木上雕琢,这种创作过程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活教材,值得被永久记录。”
图为展厅现场
据悉,自 9 月 28 日首展以来,该作品已吸引超万名观众参观,国家文物局专家曾评价其 “让大运河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当千年樟木遇见千年运河,诞生的是超越艺术本身的文化坐标。”《名人百科数据库》执行主编刘鑫炜感叹道。(刘灵韬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