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趋寂寥到遍地窑火:龙泉青瓷的复兴密码

晓春视野 原创

2025-10-05 14:09

作者:杨 桦

千年窑火重燃,不仅烧制出青瓷的新生,更淬炼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这是一场关乎传承与创新的时代答卷。

在浙西南的龙泉,一度黯淡的青瓷窑火正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球首个陶瓷类“非遗”项目。这一荣誉既是对千年匠心的肯定,更是其融入当代、走向未来的全新起点。

自此,龙泉青瓷开启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与文脉传承之旅。通过文化赋能、科技驱动与国际化视野的“三重奏”,这个古老行业成功实现了从“传统手艺”到“现代产业”的华丽转型,形成了年产值超8亿元的产业集群。

一、千年窑火:历史的辉煌与时代挑战

龙泉青瓷的烧制史可追溯至1700多年前,至宋代达至鼎盛,以其“青翠欲滴、温润如玉”的独特美学,与官、汝、定、钧窑并驾齐驱,屹立于中国陶瓷史之巅。考古证据显示,龙泉窑系规模庞大,产品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2022-2023年,漳州圣盃屿元代沉船遗址发掘出水的17288件文物中,龙泉青瓷竟达17196件,这一惊人比例,生动印证了其历史上作为重要外销瓷的辉煌地位。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审美潮流的变迁,龙泉青瓷一度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生产模式的效率瓶颈、设计理念的相对固化、年轻传承人的流失,让这一千年技艺在时代浪潮中渐显寂寥,陷入了传承与发展的双重危机。

二、复兴路径:制度创新与系统重构

面对困境,龙泉青瓷的复兴并非简单的技艺复刻,而是始于一场系统的制度创新与产业重构。

标准化建设率先打破品质瓶颈。2022年,龙泉创新组建青瓷资源开发服务公司,扮演起产业“中央厨房”的关键角色。“我们通过精准分析原料成分,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开发多种配方,从源头筑牢品质基石。”公司负责人孙威的介绍,点明了标准化对于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意义。

产业链整合则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从原料开采到创作设计,从烧制工艺到市场营销,龙泉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将分散的手工作坊串联成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如今,当地已拥有青瓷市场主体4600余家,从业人员超2万人,2024年产业增加值达8.22亿元,同比增长10.6%,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三、数字赋能:科技重塑传统产业边界

在数字时代浪潮中,龙泉青瓷没有固守传统,而是积极拥抱新技术,开辟了非遗传承的全新路径。

2025年3月,浙江文化产权交易所与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联合启动数字赋能龙泉青瓷产业计划。龙泉市青瓷行业协会会长陈爱明发布的《出尘》《清影》等5款青瓷数字资产,标志着这一古老技艺正式进军数字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版权存证、交易溯源,我们正构建覆盖设计、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数字化体系。”浙江文交所董事长林文火的话语,揭示了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重塑潜力。

在龙泉的“万千词汇”工作室,青年创客朱旭的实践更具代表性:“我们探索‘数字陶瓷’,通过参数化设计,让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生产并行不悖。”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赋予了传统青瓷全新的时代语言。

四、全球视野:本土文化的世界表达

龙泉青瓷的复兴之路,始终伴随着从地方性技艺向国际性艺术语言的转型。

2025年5月,龙泉举办的“龙泉论剑·万邦造物”中外艺术家共创活动,吸引了40多个国家的200余位艺术家参与。美国陶艺家马克·卢索尔德的作品《龙泉》,以悬空的圆形陶璧象征千年玉璧,下方垂落的捏塑陶瓷则采集了当地工人的指纹。“我想用最真实的触感,连接龙泉人与这片土地的情感。”卢索尔德的创作理念,道出了国际艺术家的共同心声——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实现跨文化的深度艺术对话。

五、人才战略:传承创新的核心动力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人才支撑。龙泉构建了从中职、高职到大师工作室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青瓷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创新的“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每年毕业季,该校毕业生供不应求,生动印证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

年轻一代工匠在国际交流中更是快速成长。00后青瓷手艺人金宏杨与美国艺术家加勒特合作创作的雕塑《如果石头会呼吸》,便是跨文化碰撞的结晶。“国际共创让我们更自信地看待自己的传统。”金宏杨的感慨,道出了青年传承人的心声与成长。

“非遗保护已从单向‘守艺’转变为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龙泉市青年青瓷工匠学术研究会会长王武的总结,精准概括了这场复兴的深层变革。

从杭州国家版本馆近7万片青瓷屏扇门构成的宏大青色意境,到法国勒米尔蒙市“天下龙泉”展览的海外回响;从区块链上确权的数字藏品,到全球艺术家共创的当代作品,龙泉青瓷正跨越时空界限,在全球文化图景中寻找自己的新坐标。

这场从“日趋寂寥”到“遍地窑火”的转变,映照的不仅是一项传统工艺的华丽转身,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模式的创新——在坚守核心技艺的同时拥抱时代变革,在扎根深厚传统的同时面向广阔未来。这,正是龙泉青瓷为中国乃至世界非遗保护与活化提供的宝贵启示。

2025年10月3日写于蜂趣楼客窗

(作者:温州市方介堪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