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为何能“暖”一座城?温州这场慈善书画雅集,藏着双节最动人的幸福密码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国庆与中秋双节的喜悦悄然蔓延。9月25日上午,鹿城区七都街道鹿城学生实践营地内,一场由温州市慈善总会慈善书画会主办的“庆国庆·迎中秋”书画雅集如期而至。30余位书画名家齐聚,以笔为尺丈量家国情怀,以墨为媒传递慈善温度,让传统文化的雅致与公益事业的温情,在双节前夕交织成温州最动人的幸福图景。
焦点速递:30余位名家挥毫,一笔一画皆是“心之所向”
活动现场,墨香与花香交织,暖意与笑意相融。郑方伟、吴永龙、陈振涛、刘嘉栋等30余位温州本土书画界名家端坐案前,宣纸铺展间,或凝神运笔,或泼墨写意。楷书《国泰民安》笔力沉稳,勾勒出对祖国的赤诚;水墨《中秋赏月图》意境悠远,晕染出团圆的温情;行书《明月几时有》洒脱灵动,书写出节日的欢愉。
其中,书法家吴永龙现场题写的“研学联盟”四字堪称点睛之笔。落笔时力透纸背,横如剑、竖如松,既藏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又饱含对青少年研学实践的殷切期望,引得在场者纷纷赞叹:“这字里不仅有墨香,更有育人的真心!”
深度解码:不止是书画雅集,更是慈善与美育的“双向奔赴”
这场雅集的深意,远不止于笔墨交流。活动特设的座谈交流环节,成为连接艺术与教育的关键纽带。书画家们围绕“如何让书画艺术滋养青少年心灵”各抒己见,从作品创作技巧到美育理念传播,从公益活动形式到长效合作机制,每一个建议都直指“以艺育人”的核心。
座谈结束后,主办方为部分慈善书画家颁发“研学导师聘书”,这一纸聘书,不仅是对书画家艺术造诣的认可,更是对“书画公益联盟进校园”理念的深化。
随后,书画家们走进营地教室、实践场地,实地考察青少年学习环境,为后续美育活动“量身定制”方案。正如《论语》所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温州市慈善总会慈善书画会会长汪筱芳直言:“我们希望通过书画这一‘文’的载体,让青少年在艺术熏陶中涵养‘质’的品格,这才是慈善公益真正的价值所在。”
价值延伸:百余幅作品“驻留”,让幸福在墨香中代代传递
活动落幕时,百余幅饱含心意的书画作品被郑重留存于鹿城学生实践营地——它们将不再是“一次性”的展览品,而是化作营地的“文化墙”“美育课”,陪伴一届又一届青少年成长。孩子们在课间驻足观赏,从书法中感受汉字之美,从绘画中领悟家国情怀,这份由笔墨传递的温情,正悄然提升着城市的“文化幸福指数”。
结语:翰墨传情,让幸福在文化与公益中扎根
这场书画雅集,是温州双节期间的一场文化盛宴,更是城市幸福底色的生动注脚。它以书画为桥,连接了艺术与慈善;以公益为帆,推动了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美育的深度融合。当笔墨的香气萦绕在校园,当慈善的温度传递到心间,温州的幸福,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孩子们眼中对艺术的向往,是书画家们投身公益的热忱,是整座城市对精神文明的不懈追求。
未来,随着“书画公益联盟进校园”的持续推进,这份墨香与温情,必将在温州大地上开出更绚烂的幸福之花。
作者:李望 程潇潇 叶锋
摄影:单晓叶
供稿:华夏之音(北京)国际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