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映辉:姚会明与她跨越六载的助学之路
文/李靖
美容行业的聚光灯下,从不缺精致的妆容与华丽的辞藻。当大多数目光聚焦于肌肤的焕新、轮廓的雕琢时,玉洁美容养生连锁机构董事长姚会明,却用31年的美业深耕与六年的默默助学,诠释了另一种“美丽”——那是藏在眼角细纹里的坚韧,是握过工地砖块、也递过助学汇款单的双手,是让上百名寒门学子眼里重新燃起光的温柔力量。
一、泥土里长出的“玉”
1970年代末的湖北天门农村,田埂上的野草与家里的姐妹一样,挤挤挨挨地生长。姚会明的童年记忆里,除了稻田里金灿灿的稻穗,便是父母紧锁的眉头。“出生在农村,就得认这个‘不一样’。”这句从小刻在心里的话,成了她人生的第一句箴言。
1989年的夏天,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这个贫寒的家,却像一块巨石压得父母喘不过气。家里姐妹多,每一分钱都要掰成几瓣花,高额的报名费成了难题。十五岁的姚会明没说一句抱怨的话,只是默默跟着父亲去了镇上的工地。彼时的她,身形单薄得像株芦苇,却要和成年男工一起搬砖、和泥。烈日把皮肤晒得黝黑,手掌磨出了血泡,晚上回到家,她还要就着昏黄的煤油灯预习功课。“那时候不觉得苦,就想着能凑够学费,就能继续读书,就能带爸妈走出农村。”多年后,姚会明谈及这段经历,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别人的故事,只有眼角闪过的微光,泄露了当年的不易。
三年后,她再次以优异成绩考上孝感市卫生学校。在那个年代,中专文凭意味着“铁饭碗”,是无数农村家庭的奢望。但姚会明却总自嘲“是因为家境不好才选的中专”,这份自谦里,藏着她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可学费的难题再次袭来,这一次,学校老师向她伸出了援手,介绍她去武汉的部队做兼职。每天课后,她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去部队,帮着整理资料、打扫卫生,月底拿到的微薄薪水,不仅解决了学费,还让她能给家里寄回一点生活费。这段勤工俭学的经历,让她早早懂得了“靠自己”的重量,也让她对“帮助”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份微小的善意,足以照亮一个人的困境。
1994年,中专毕业的姚会明赶上了“不包分配”的政策调整。但凭借着在校时的优异成绩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在学校领导的举荐下,她幸运地进入了一家公立医院当护士。骨子里的韧劲让她很快脱颖而出,从普通护士成长为科室骨干,随后又被选派到福州市鼓楼区安泰医院美容整形科任美容师。护士出身的她,对皮肤结构、护理原理有着天然的敏感度,加上肯钻研、手法细,很快就在美容行业崭露头角。“那时候经常有人说,‘小姚,你技术这么好,不如自己开家店’。”这些无心的提议,在她心里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1996年8月26日,对于姚会明来说,是生命中最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她用自己攒下的所有积蓄,在福州开了第一家“玉洁美容养生会所”。二十平米的小店,几张美容床,便是她梦想的起点。创业初期的艰难超乎想象,为了节省开支,她既是老板,又是美容师、前台、保洁员。每天天不亮就去市场采购护肤品,晚上忙到深夜才能关门,累得倒头就睡。但她从未想过放弃,“既然选了这条路,就一定要走下去,而且要走好。”这份执着,让“玉洁”从一家小店,慢慢发展成三家直营连锁机构,还创办了聚美专业化妆品公司。二十三年过去,当年的“小姚”变成了美业人尊敬的“姚总”,但她身上那份从泥土里带出来的质朴,从未改变。
二、美业里的“点灯人”
“致而思源,富而思进”,这八个字挂在玉洁美容养生会所的墙上,也刻在姚会明的心里。在她看来,企业的成功不仅在于盈利,更在于“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这种信念,既源于她早年受助的经历,也源于她作为“母亲”的本能——她总说,美业人服务的是女性,而女性身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对生命的关爱与守护。
在企业内部,姚会明是员工眼里的“大家长”。有员工家里人生重病,她第一时间送去医药费;有员工孩子上学难,她帮忙联系学校;逢年过节,她总会给员工家里寄去慰问品。员工小张至今记得,自己刚入职时,因为不适应福州的气候,得了严重的湿疹,整夜睡不着。姚会明知道后,特意从家里熬了祛湿的汤药带到店里,还帮她调休,让她安心养病。“姚总不仅教我们技术,更教我们做人。她常说,做美容是给人带来美丽,做人要给人带来温暖。”小张的话,道出了许多员工的心声。
除了关爱员工,姚会明更把培养美业人才当成自己的责任。二十五年的美业生涯里,她始终专注于技能提升和人才培养,累计为行业输送了300多位技术管理人才。如今,她还被闽侯职专聘请为美容老师和美容课件研发组负责人,每周都会抽时间去学校讲课。在课堂上,她不只是教学生手法和理论,更会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保持初心”。有个学生问她:“姚老师,您现在这么成功,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地来上课?”她笑着回答:“我从农村出来,是读书和别人的帮助改变了我的命运。现在我有能力了,也想为年轻人搭个桥,让他们少走点弯路。”
这份对“传承”的重视,很快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公益领域。2015年7月,姚会明成为红峪慈善供养部联合发起人,从此,她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宽。捐助古道公益、简单公益,参与慈济慈善基金及商盟公益基金项目,帮扶农民扶贫项目、抚恤老人、大病救助……她的办公室抽屉里,放着一沓厚厚的公益捐赠证书和感谢信,但她很少向外人提及。“做这些不是为了出名,就是觉得能帮到别人,心里踏实。”
而在所有公益项目中,最让她牵挂的,是助学。“教育是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最根本的办法。”姚会明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她自己就是教育的受益者,也深知寒门学子对“读书”的渴望。从2013年开始,她便以个人名义默默资助寒门学子,这一坚持,就是六年。
三、六载微光,照亮百颗心
“姚阿姨,我考上大学了!谢谢您这三年的帮助,要是没有您,我可能早就辍学打工了。”2018年夏天,一封来自福建山区的信,让姚会明的眼眶湿润了。写信的女孩叫林晓(化名),是她资助的学生之一。林晓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奶奶生活,家里靠奶奶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初三那年,奶奶生病住院,懂事的林晓便想辍学去打工。就在这时,姚会明通过简单公益找到了她,不仅承担了她的学费和生活费,还经常给她寄书和文具,鼓励她“一定要好好读书,未来才有更多选择”。
像林晓这样的孩子,姚会明资助了上百名。这些孩子分布在福建的各个山区,有的父母双亡,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家里遭遇变故,生活陷入困境。姚会明从不刻意去了解每个孩子的具体困境,她总说:“知道他们需要帮助就够了,没必要去揭人家的伤疤。”她会定期把钱打到公益组织的账户上,再由公益组织转交给孩子,偶尔也会跟着公益团队去山区看望他们。
有一次,她去闽北山区看望一个资助的小男孩。男孩家住在半山腰,房子是破旧的土坯房,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但让姚会明印象深刻的是,男孩的书桌上,整整齐齐地摆着她寄去的书,每一本都包着书皮,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见到姚会明时,男孩有些腼腆,只是一个劲地说“谢谢阿姨”,然后拉着她去看自己的奖状——墙上贴满了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奖状。临走时,男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红纸包着的鸡蛋,塞到姚会明手里:“阿姨,这是奶奶煮的,您吃。”那一刻,姚会明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又暖又酸。“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他们却记在心里。这些孩子那么懂事、那么努力,我一定要帮他们到底。”
六年里,她资助的学生中,有的考上了重点高中,有的走进了大学校园,有的毕业后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每当收到孩子们的感谢信或者报喜的消息,姚会明都会小心翼翼地把信收起来,把消息告诉身边的人。“你看,这些孩子多棒!”语气里的骄傲,像在说自己的孩子。
有人问她:“你做这些,图什么呢?”她总是笑着回答:“图个心安。我小时候家里穷,没能读太多书,现在看到这些孩子能因为我的帮助继续读书,就像看到年轻时的自己被帮了一把。这种感觉,比赚多少钱都开心。”
四、璞玉无瑕,大爱无疆
如今的姚会明,身兼数职:玉洁美容养生连锁机构董事长、福州市聚美化妆品公司董事长,民盟福建省企业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美发美容协会副会长……这些头衔背后,是她对美业的热爱,也是对社会的责任。但她最珍视的,还是“幸福大爱的美业人”这个称呼。
在她的办公室里,没有豪华的装饰,却摆着许多与公益相关的物件:孩子们送的手绘画、公益组织颁发的奖牌、一本厚厚的助学台账。台账上,记录着每一个受助孩子的姓名、学校和资助金额,字迹工整,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这些都是我的‘宝贝’,看着它们,就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对于未来,姚会明有两个愿望:一是把“玉洁”做得更好,培养更多美业人才;二是把助学这件事一直做下去,帮助更多寒门学子圆读书梦。“美不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心的。当一个人感受到爱与善意,他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光芒,才是最动人的美丽。”
从湖北天门的田埂到福州的美业舞台,从搬砖凑学费的农村女孩到资助上百名学子的企业家,姚会明就像一块璞玉,历经岁月的打磨,却始终保持着最质朴的底色。她用二十五年的时间,雕琢着肌肤的美丽;用六年的坚持,点亮着寒门学子的未来。这份藏在繁华背后的善意,不张扬,不喧哗,却如星光般璀璨,照亮了许多人的人生之路。
而这份光芒,还在继续传递。因为她知道,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爱与责任,就是通往远方最温暖的路。
姚会明女士简介
福建省天门商会(筹备负责人)
福建省美发美容协会副会长
福州荣港贸易公司总经理
玉洁科美SPA会所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