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编著的《杨晓敏与小小说时代》之二
在火车上,结识了几位小小说界精英,比如非鱼,她小巧玲珑,写荒岛生存,令人瞩目惊心,红酒,高大俊美,她是洛阳人,千把字的小小说,竟然也用铺陈,功夫了得。还有一位洛阳人,他说出“闲了写长篇”,他几十年如一日写小小说,守护神!
到常德结识了司玉笙,他的小小说《同意》曾风靡全国,描述的一位局长大人参加书法展,他写出两字:“同意”。太具讽刺意味。我生日,司给我提酒。
在常德结识了小小说评论家二位,其中写蒋介石的棺木要头向中原。结识了《行走在岸上的鱼》,的作者,他利用小小说反映环境污染,见其深刻性。结识了开封的张晓林,此君善观察,你看,他说:有姊妹俩光瞅杨总编,当然,我说:杨晓敏高大伟岸,温文尔雅,有时生猛海鲜。二姊妹写出科学的冷,而独树一帜。
聂鑫森,是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与我同室,聊天常常团结起来到明天,他是书法家,赠赵富海学兄七十华诞。“真快活看花饮酒,大经济闭户读书。”
我在《杨晓敏与小小说时代》封底写出:小小说是时代文体、与诗、散文、故事、小品乃至“段子”、微信等亲密结缘,它的出现可以涵盖现代社会文字交流的最大可能与限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当代小说,小小说完成了“完美收官”的“最后一说”。如将《诗经》视为民族文学的第一次浪潮,小小说以一种平民艺术精神,营造文学绿地,它锲而不舍的造山运动,形成了三千年之后的第九次浪潮。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