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初秋独山行记

人民微视 原创

2025-09-27 20:06

昨天下午临时决定去郊区登独山,车子刚驶上独山路,我忽然灵机一动点开视频号开启全程直播,对着镜头笑说:“跟着王哥一起爬独山,咱们好好看看初秋的独山风景!”

大概十分钟车程,便到了独山景区西大门。我正伸手摸包里的工作证,门口工作人员先瞥见挡风玻璃前“人民周刊”的牌子,抬眼冲我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就直接放行,直播里立马有观众打趣:“王哥这‘特殊通行证’也太方便了!”车子开至半山腰,我选了处空位停好车,蹲下来给无人机装电池时,还特意把镜头凑过去展示:“一会儿咱换个高空视角看独山。”随后背上设备,沿着石阶往上走,脚踩在石阶上的“噔噔”声,连直播间都能清晰听见。

石阶小路幽静却不孤寂,三三两两的游人时不时从身边经过,有的还笑着跟镜头挥了挥手;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来,在石阶上织出斑驳的光影。走着走着,一棵挂满果子的柿树突然出现在眼前——红彤彤的柿子像小灯笼似的缀满枝头,我赶紧把镜头对准树枝,直播间瞬间飘来“这柿子也太馋人了”的留言,连路过的游人都停下脚步跟着拍了几张。

终于登上山顶,风一下子变得清爽起来,连带着爬山的疲惫都散了大半。不远处,那位熟悉的套圈老人还守着老位置,塑料圈按大小码得整整齐齐,他正弯腰把几个空矿泉水瓶逐一塞进旁边的蛇皮袋里。我走上前笑着问老人:“今天还是用矿泉水瓶换套圈不?”老人直起身,手里还攥着个捏扁的空瓶,眼角堆着笑点头:“没变!多收个瓶子,山上就少点垃圾,这规矩得守着!”直播里立马有观众留言“大爷太实在了”,我跟老人指了指镜头,他还特意放下手里的活,抬手跟观众挥了挥,才继续低头整理摊位。和老人道别后,我顺着铺着青苔的石板小路往祖始宫走去。

一踏进祖始宫院内,喧闹的风声瞬间轻了许多,院角老银杏树枝叶沙沙响,周身莫名涌上一股沉静的肃穆感,连直播间的评论都慢了些,有人发“感觉空气都变温柔了”。走到祖始爷大殿前,经过道长的特许,我从供桌旁取了三炷香,借烛火点燃时,还特意把镜头凑过去,让观众看清火苗舔舐香头的微光。轻轻把香插进香炉后,我恭恭敬敬地俯身磕了三个头、拜了三拜,起身添完香火钱时,道长还递来一杯温热的茶水,轻声说了句“平安顺遂”,直播间里顿时飘满“道长好亲切”的留言。

离开大殿,我快步走到祖始宫下面的开阔广场,掏出无人机展开。按下启动键的瞬间,镜头缓缓升空,先是将祖始宫的飞檐翘角纳入画面——檐角垂着的铜铃在风里轻轻晃,“叮铃叮铃”的细微铃响,连直播间里都能清晰听见。随着高度攀升,独山的全貌彻底铺展开:东北角的千年古刹“豫山禅寺” 清晰可见,几重殿宇顺着山势层层递进,山门外飘着的杏黄色经幡被风掀起一角,隐约能听见禅寺方向传来悠远的钟声,一下下撞在山林间;往南望,“玄庙观”的轮廓在薄雾里隐约可显,道观前那棵老槐树的枝桠伸得老远;而镜头转向东边时,白河像一条碧绿的绸带,绕着独山东麓缓缓流过,水面泛着细碎的光。顺着独山往南处望,半个南阳城的风貌尽收眼底——错落的楼房、纵横的街道,甚至能看见城边农田里成片的绿,鲜活又热闹。我对着镜头感慨:“这视角太绝了!一寺两观藏古韵,白河绕山抱城郭,独山这风景真的太美了!”直播间瞬间被“哇塞”“好想去现场看”的评论刷屏,风掠过无人机的声响、山林间的虫鸣与远处隐约的城市声息混在一起,满是烟火气与自然感。

航拍后我收回无人机,揣着满兜的惬意往山下走——来时的直播还没关,镜头里又多了下山路上的落叶、游人的笑声,连风里都裹着淡淡的草木香。对着镜头跟观众道别时,我笑着说:“今天这趟临时起意的独山行,有古建、有风景,还有这么多温暖的小细节,太给力了!”关掉直播的瞬间,才发觉爬山的累早被这份满足盖过,只想着下次再来,说不定又能撞见独山不一样的好光景。

(作者单位《人民周刊》杂志社地方事业部)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