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法务站”——福延公益法律宣讲团的暖心法援路
清晨七点,福延公益的会议室刚开门,院子的椅子上就坐满了等待的居民。68岁的陈阿婆攥着皱巴巴的租房合同,时不时往门口张望;工地的王师傅带着工友们的考勤表,脚边还放着没来得及吃的早饭——他们都是来“家门口的法务站”找福延公益法律宣讲团的律师帮忙的。
这个被居民们亲切称为“家门口的法务站”的地方,是福延公益自2023年3月启动福延公益法律宣讲团“情暖法援”项目后,在福州多个社区设立的常驻服务点。林荔莉、高峰、薛佳佳三位律师带着团队,每周固定2天在这里“坐班”,把专业的法律服务变成了居民出门就能享受到的便利。
高峰律师:工棚与社区间的“移动法务箱”
“高律师,您可来了!”2023年夏天的一个清晨,中山社区的张大爷老远就朝着高峰律师挥手。他身后跟着四位老兵,每个人手里都捏着泛黄的物业缴费单——小区物业违规收了两年的“公摊能耗费”,累计两万多元,几次协商都没结果。
高峰放下肩头的帆布包,就地在社区长椅上展开材料。这个被居民们称为“移动法务箱”的帆布包,装着翻卷边的法条汇编、手写的案例笔记,还有一沓空白的法律文书模板。“大爷,您看这合同里写的‘公摊范围’,压根不包括物业收的这笔钱。”高峰用手指着条款,像拉家常一样给老兵们讲解。接下来的三天,他一边在福延公益会议室接待其他居民,一边抽时间跑住建部门查收费标准,找物业公司协商。当物业把退款交到张大爷手上时,老人激动地把一包自家晒的茉莉花茶塞进高峰包里:“高律师,这茶就像你们‘法律宣讲团’,喝着暖心!”
而在福州郊区的工地上,高峰的“法务箱”更是成了农民工的定心丸。2024年夏天,十余名农民工被包工头拖欠23万元工资,眼看孩子开学的学费没着落,急得团团转。高峰接到求助后,带着“法务箱”扎进了工棚。他蹲在木板床上,逐份梳理皱巴巴的考勤表,手把手教大家写情况说明,还顶着烈日跑到包工头的老家找人。那一周,他的“法务箱”磨破了边角,鞋子上沾满了工地的泥土,终于帮农民工们追回了工资。领头的王师傅颤抖着接过钱,非要塞给高峰一兜刚买的桃子:“高律师,这桃子甜,就像你们‘家门口的法务站’,甜到咱心里!”
林荔莉律师:邻里间的“法治调解员”
“林律师,您快来看看,楼上漏水把我家天花板泡坏了,却不肯赔钱!”2024年秋天,三坊七巷社区的李大姐气冲冲地冲进“法务站”,身后跟着同样满脸怒气的楼上住户。
林荔莉放下手里的普法手册,先给两人倒了杯茶,笑着说:“咱们先别急,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坐下来慢慢说。”她没有一上来就讲法条,而是先问起两家平时的相处——原来两家以前关系很好,经常互相送些自家做的鱼丸、锅边糊。“你看,以前多和睦啊,这点小事要是闹僵了多可惜?”林荔莉的话让两人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接着,她才拿出《民法典》,用通俗的话讲解“相邻权”:“楼上漏水确实是楼上的责任,但维修也需要时间,咱们商量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好不好?”最终,楼上住户主动承担了维修费用,李大姐还邀请对方维修完来家里吃顿便饭,两家人握手言和。
除了调解邻里纠纷,林荔莉的“法务站”还成了社区老人的“法律小课堂”。2024年5月,她特意在“法务站”开了场针对老年人的著作权讲座。80岁的李老平时喜欢摄影,经常给报社投稿,听完讲座后拉着林荔莉问:“林律师,我拍的福州西湖照片投稿,不算侵权吧?”林荔莉笑着回答:“李老,这是您的原创作品,当然不算!以后您要是不确定,随时来‘法务站’问我。”现在,李老每周都会来“法务站”转一转,有时候是咨询法律问题,有时候只是来和林荔莉聊聊天,就像走亲戚一样。
薛佳佳律师:方言里的“普法贴心人”
“阿姐,你这邻里纠纷啊,得看《民法典》里的相邻权规定,我用方言讲给你听……”在永泰县城峰镇社区的“法务站”里,薛佳佳正蹲在一位老人身边,用一口地道的福州方言讲解法律知识。她手里拿着自制的“方言普法宣传单”,上面用大字写着核心法条,下面用方言标注着通俗解释——这是她特意请老家的长辈帮忙“翻译”的,就是为了让村里的老人能听懂。
2025年初,福州一社区的刘阿姨愁眉苦脸地来到“法务站”。她儿子在工地打工时受了伤,老板却不肯赔偿,家里积蓄都快花光了。薛佳佳看着刘阿姨泛红的眼睛,连忙安慰她:“阿姐,别着急,咱们慢慢理。”她帮刘阿姨整理医院的诊断证明、劳动合同,代写仲裁申请书,还陪着她去劳动仲裁委提交材料。那段时间,薛佳佳只要一到“法务站”,就先给刘阿姨打个电话,告诉她案件的进展。当拿到12万元赔偿款时,刘阿姨拉着薛佳佳的手哭了:“薛律师,你比我亲闺女还贴心!咱们这‘家门口的法务站’,真是救了我们家啊!”
在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三幼儿园,薛佳佳的“法务站”还“搬”进了校园。她带着卡通动画给老师们普法,用趣味问答的方式讲解“校园安全的法律边界”。“小朋友在幼儿园摔倒了,责任怎么划分?”薛佳佳的问题刚说完,老师们就纷纷举手回答。课后,幼儿园的张老师说:“薛律师的课太实用了,以后遇到问题,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处理了。要是能经常来我们幼儿园开‘流动法务站’就更好了!”
暖心法援路,脚步不停歇
从2023年3月到2025年9月,30个月的时间里,福延公益的“家门口的法务站”从最初的一个社区驻点,慢慢扩展到了鼓楼区三坊七巷、左海等多个社区,还辐射到了永泰县的乡镇。三位律师带领宣讲团,累计开展驻点服务超千次,为1500余人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处理劳动纠纷230余件,调解邻里纠纷210余起,帮助居民追回维权款数百万元。
95%以上的服务好评率,是居民们对这个“家门口的法务站”最真诚的认可。2025年9月的一个周末,福州飘着细雨,福延公益的“法务站”里依旧暖意融融。高峰的帆布包还是鼓鼓囊囊,林荔莉的桌子上放着新打印的防诈骗手册,薛佳佳的“方言普法宣传单”又添了几个新案例。活动室里,等待咨询的居民排起了队,三位律师的身影穿梭其中,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个问题。
他们知道,“家门口的法务站”的路没有终点。只要居民们需要,他们就会一直在这里,用专业和热忱,把法律的温度传递到福州的每一个角落。
高峰律师:福州市福延公益慈善服务中心副理事长、监事兼福延公益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总队政委、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福建省鼎芝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擅长民事、刑事、经济辩护。
高峰律师,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福州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2010年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2015年律师职业生涯启航,现为福建鼎芝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高峰律师大学毕业后到南京军区特种部队服役近二十年,服役期间自学法律专业并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担任军队律师,期间主要负责涉军维权及协助处理军人军属涉法纠纷案件。
高峰律师于2020年2月创设福建鼎芝丰律师事务所,具备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办理常见民事、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实践经验,擅长处理金融业务、财税业务、合同经济纠纷、公司法等民商事案件,并担任多家公司法律顾问。
诚实守信、勤勉尽责是高峰律师的工作作风, “做点实事,帮人排忧解难”,“不求高风亮节,但求问心无愧”,是高峰律师行事准则。
高峰律师将青春热血奉献给部队,保家卫国,为祖国和人民站好每一班岗。
高峰律师创设律所,以满腔热情为当事人服务,保驾护航,预防风险于未然。
林荔莉律师:中共福州市福延公益慈善服务中心支部书记兼副理事长,福建融成律师事务所律师擅长刑事、经济、民事等辩护。
薛佳佳(中):薛佳佳;福延公益副理事长、北京市盈科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擅长刑事辩护、解决经济纠纷
(文/李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