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创客、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民第三次出发,进军核电池产业

徐刚领 原创

2025-09-27 10:37

真正的企业家,永远在回答时代之问。 9月郑州,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一场承载着产业突破与创新梦想的签约仪式在此落下帷幕。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民先生与无锡贝塔创始人李刚博士,签署股权投资协议。这一纸协议,不仅是双方深化合作的里程碑,更是并肩奔赴核技术产业化蓝海的启航令。​陈泽民,这位年逾八旬的创业老兵,悄然完成从民生领域到国家战略科技赛道的跨越。这场签约不仅标志着我国碳-14核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更书写了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时代注脚。

优秀企业的成长,从来不是独行之路。它既需创始人团队以 “愚公移山” 之志砥砺深耕,亦需富有远见的投资方以 “慧眼识珠” 之智鼎力托举。此次陈泽民先生与李刚博士的携手,正是这样一场 “实干者” 与 “远见者” 的双向奔赴,为我国碳-14全产业链和核电池这一前沿领域的产业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回溯李刚博士的科研创业路,满是攻坚克难的坚韧。自2008年起,他便带领团队一头扎进我国碳-14核材料和标记技术领域的 “无人区”,在我国碳-14用于医药和医疗与核电池技术的赛道上潜心攻关。从理论突破到技术落地,从实验室的反复试错到产业化的初步探索,这条路上布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荆棘。谈及创业历程,李刚博士感慨万千,无数次陷入困境,陈泽民先生的及时相助,让他感恩感怀,发展事业的信心更强了。

无锡贝塔团队深耕的核电池领域,不仅是科研前沿的 “高地”,更肩负着关乎国家诸多领域战略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重任。陈泽民先生对这项技术的价值有着深刻洞察,他指出,贝塔研发的核电池兼具能耗低与寿命长两大核心优势,应用场景之广阔:在医学领域,它能制造可长期埋入人体、无需频繁更换的医疗设备电池;在特殊场景中,它可成为飞机黑匣子、大坝监测、高空深海、火山极地、边防信号监控的 “可靠后盾”,在极端环境下持续使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在核废料回收领域的潜力,将为解决核废料处理难题提供新思路,实现变废为宝贝。这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是一份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

对于年逾八旬的陈泽民先生而言,此次合作并非简单的投资,而是他创业生涯中的第三次出发。这位自称80后创客的老人说:企业家精神就是永远在找下一个“无人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知天命的年纪,陈泽民首次下海创业,生产出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和速冻粽子,是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先行者。他创建了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企业——三全食品,将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产业化、标准化,并迅速带动速冻食品工业成为河南省的支柱产业。

2016年,年逾七旬的陈泽民,再次踏上创业之路,开始进军地热发电行业,致力于地热利用和推广,为我国清洁供暖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万江新能源成为中国地热发电产业化应用的引领者。

对于第三次创业,陈泽民怀揣着对前沿技术的热忱与对国家产业发展的担当,期待以自身的经验与资源,为无锡贝塔团队插上加速翼,既要助力核电池技术的研发迭代与产品量产,更要推动核废料回收利用技术的探索突破,为国家战略安全与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此次双方携手,既是一次产业资源与前沿技术的完美融合,更是一场以创新之力赋能国家发展的生动实践。在陈泽民先生描绘的蓝图中,无锡和郑州正有望成为核电池应用产品制造的 “核心基地”:以无锡贝塔为支点,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带动起中国一个新兴的产业,让“中国核电池”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民生食品的 “烟火气”,到核技术前沿的 “高精尖”,陈泽民先生的创业轨迹,始终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从实验室的 “技术微光”,到产业化的 “星辰大海”,李刚博士团队的坚守,正在让 “自主核电池” 的梦想走进现实与未来。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