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营山:人大代表助卖蜜,老百姓的“心头愁”成了“放心甜”
“您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难题!”9月25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镇建通村的秋日阳光格外温暖,斜斜洒进张继孝家堂屋。张继孝接过递来的崭新钞票,指腹反复摩挲着纸币边缘,拉着郭立权的手红了眼眶。县人大代表郭立权领着县城两家商超的老板刚进门,72岁的张继孝就拄着拐杖迎上来,目光落在老板手里的收购筐上,眼神里满是期待。商超老板捻起细碎蜂蜡、尝过清甜口感后,仔细查验完蜜桶里琥珀色的土蜂蜜,当场敲定收购剩下的66斤蜂蜜。张继孝是村里的脱贫监测户,常年受高血压、糖尿病困扰,儿女在外务工,实在顾不上家。前年,他想着养蜂贴补家用,一口气养了12桶中华蜂,每年能酿出180多斤带着花香的土蜂蜜。“蜜再好,卖不出去也是白搭。”张继孝说,我行动不便、不懂销路,这些“好东西”只能一桶桶堆在堂屋角落。他常蹲在蜜桶旁叹气,看着桶里的蜂蜜慢慢析出晶体,生怕过了保质期。转机发生在2024年10月。郭立权开展“代表联户”走访时,刚踏进张继孝家,就被墙角的蜜桶吸引。听老人说完难处,他立刻掏出民情笔记本,一笔一划记下“帮张继孝售卖180斤土蜂蜜”,当天就拨通了建通村党支部书记孙桂华的电话。第二天,两人又专程上门,不仅用透明容器取样查看蜂蜜纯度,还拍了老人摇蜜、蜂蜜结晶的短视频——镜头里,金黄的蜂蜜顺着摇蜜机流进桶里,画面格外诱人,成了后来推广的“活素材”。
为了打开销路,两人分了工:郭立权揣着蜂蜜样品,跑遍县城3家连锁商超,软磨硬泡地跟负责人协商,终于达成“先试销50斤,口碑好就续供”的协议;他还在县人大代表联络站微信群发起“助农购蜜”倡议,23位代表第一时间响应,有的订蜂蜜送亲友,有的转发到社区、单位群里扩散;孙桂华则带着村干部,在本村和邻村的村民群里吆喝,不少村民听说后,特意开车上门采购,有的还帮着转发朋友圈。不到半个月,180多斤蜂蜜就销售一空,销售额近2万元。“以后每年取出的蜂蜜,商超直接上门收,不用您跑一步路。”更让张继孝安心的是,郭立权还帮他跟县城两家商超签了长期供货协议。“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郭立权说,看着老人舒展的眉头,自己心里也暖暖的。接下来,他还会持续关注村里困难群众的需求,用实打实的行动践行初心,让更多“滞销货”变成村民的“增收宝”,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邹刚)
供稿:南充绸都在线全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