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最重要赛道, 阿里云正被火山引擎撕开缺口

极点商业 原创

2025-09-26 21:46

在未来最重要,即所有AI大模型比拼重点的MaaS赛道,阿里云被火山引擎撕开了大大的缺口。

作者|杨 铭

编辑|刘珊珊

进入2025年,AI大模型对中国云厂商未来命运的影响,日益凸显。

“大模型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统,超级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9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在云栖大会上如此定义AI时代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在阿里内部,吴泳铭被称为 “吴妈 ”。从吴泳铭判断看,大模型将取代传统OS,成为连接用户、软件与AI计算资源的中间层。为此,阿里云一口气发布了7个模型更新。同时,吴泳铭宣布阿里云做出关键战略抉择:通义千问将坚定走开放路线,致力于成为“AI时代的Android”,与全球开发者共建繁荣的AI应用生态。

不仅是阿里云,AI成为国家级战略背景下,腾讯云、火山引擎、百度智能云、华为云等云服务厂商也纷纷公开表态加码大模型,从不同角度强调自身领先优势,力争在AI大模型时代占据更有利竞争位置。

All in AI的确成效明显。据Omdia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AI云市场规模达到223亿元,同比增长一倍。

其中,阿里云以35.8%的份额保持领先,高于火山引擎(14.8%)、华为云(13.1%)和腾讯云(7%),形成断层优势。这是阿里云在各个场合,打出“AI云市场份额领先,超过2-4名总和”广告语,以及自信能成为全球少数“超级AI云计算平台”之一的底气。

尽管阿里云野心勃勃、獠牙毕露,仍面临不可忽视的危机。

近日,一位阿里云前员工在社交平台发声,呼吁吴泳铭重视一个关键危机:在云计算的一个重要细分赛道——在云计算市场的一个细分赛道,也是未来最重要,即所有AI大模型比拼重点的MaaS赛道,阿里云却被火山引擎撕开了大大的缺口,甚至远远将阿里云抛在了身后。

01

MaaS赛道,阿里云被撕开缺口

国内几大云厂商竞争的惨烈,机场广告是最直接印证。

最近,路过北上广深杭等一、二线城市的人,都会被机场广告牌的直接对垒击中:阿里云、火山引擎、百度云的大幅广告铺天盖地、并肩而立,抢占着候机大厅、登机口等显著位置。

有意思的是,宣传口号都是清一色地强调“第一”或者“领先”。阿里云是“AI云市场份额领先,超过2-4名总和”广告语,火山引擎直接宣称“占中国公有云大模型市场份额46%”,百度云则是“连续6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领先”。

朴实无华商战背后,是各大云厂商的大手笔投入。多位行业人士就表示,这轮大手笔投放的广告费用,几家都是“过亿”级别。

这也让外界最近议论纷纷:都宣称自己第一,但到底谁是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NO.1?

这主要是统计口径的不同导致。比如,阿里云的断档领先,来自Omdia报告,其统计口径是在中国AI云市场(仅考虑企业客户),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到MaaS(模型即服务)的整体AI统计。

对采取“全栈布局+开源策略”技术路径的阿里云来说,这正是其最大优势:从飞天、百炼到通义千问,形成了完整的技术链条。

而火山引擎的统计口径,则来自IDC 公布的《中国公有云大模型服务市场格局分析,1Q25》,统计口径为各大云厂商对外部客户提供的大模型公有云服务调用量——也就是通过MaaS模型平台调用token市场,不包含自有业务调用。

在IDC4月公布的报告中,2024年全年火山引擎就以46.4%的市场份额排名中国公有云大模型市场第一,在9月19日公布的2025H1中,火山引擎2025上半年市场份额49.2%接近半壁江山,增长趋势还在继续。

并且,火山引擎统计不包括抖音APP、豆包APP、即梦APP 等字节跳动大流量池C端产品。同期,阿里云市场份额分别为19.3%、27%,占第三、第二位。

两份不同统计口径的报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整个云计算市场,火山引擎声量不大、存在感较弱,距离阿里云差距更远,但在MaaS细分赛道,阿里云也已经被火山引擎拉开身位。

MasS细分赛道落后,为何被阿里云前员工,视为阿里云的最大危机?

这需要先厘清,什么是MaaS,以及MaaS在AI时代的重要性。

MaaS,模型即服务,继IaaS、PaaS、SaaS之后云计算产业链新生态位。简单说就是在云平台上,各种“模型工厂”开箱即用,企业能借助云平台跑步接入AI。

根据公开资料,智谱在2022年提出了MaaS概念。2023年11月底,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将MaaS理念进一步推广。此后,AWS、Azure、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火山引擎、京东云等国内外云计算大厂相继推出了MaaS服务。

在过去,云计算更专注算力能力,服务模型集中在IaaS、PaaS、SaaS三层旧服务模式上。但IaaS前期基础设施投入大,营收能力低下,积弊已久;PaaS需要云厂商投入大量人力、回报周期长;SaaS价值不足,客单价低,需要大量定制化和运维服务。

在MaaS理念下,云计算在大模型驱动下具备了更强的集成能力,在算力、算法和应用层中嵌入大模型,以智能底座集成应用并统一对外输出,是真正的“云智一体”。

在业界,有人将此形象比喻为,就像电力在百年前成为企业基础设施一样,大模型也通过 MaaS走向标准化、规模化。显然,当大模型像水电一样方便好用、可靠稳定,千行百业生产力将会真正加速解放。

MaaS还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给云计算厂商带来了新的增量。一是给训练、运行大模型提供AI算力服务;二是已经产生了按项目制付费、token付费、订阅付费、商业版等多种B端收入商业模式。

总体来看,尽管阿里云、火山引擎第一“罗生门”还在争论不休,但MaaS对云计算、大模型的高价值、强确定性,却毋庸置疑——最新云栖大会上,阿里云也强调了这一点。

02

生态、服务与场景: 阿里云MaaS三大短板

根据IDC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上大模型调用量达536.7万亿Tokens,相比2024全年114.2万亿tokens市场规模,仅2025年上半年就增长近400%。

这也推动了火山引擎、阿里云们的营收增长速度。

今年6月,有媒体称火山引擎2024年营收规模超过120亿元,2025年营收目标超过250亿元实现翻倍增长。最新季度财报,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AI相关收入连续8季度三位数增长。

这也证明,大模型调用不仅能够反映模型活跃度和生态热度,还有其含金量。

有业内人士认为,火山引擎崛起,源于其“简单粗暴”的低价策略。去年5月起,火山引擎率先掀起大模型降价潮,企业市场定价为0.0008元/千tokens,开启“厘”时代。今年3月,又宣布部分大模型批量推理服务费用减半。

有报道援引多位行业人士透露,火山引擎经常针对性地低价挖角阿里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客户,价格打到2折-3折,甚至更低。

但这只是表象,因为阿里云其实也紧紧跟随价格战。去年5月,火山引擎降价后不到一周,阿里云就宣布通义千问主力模型Qwen-Long直降97%,为0.0005元/千tokens,比火山低了0.0003元/千tokens。

整个2024年,阿里云连续三轮降价,通义千问系列模型降幅均超80%,一次次击穿底价。从最新消息看,百炼在8月底宣布部分模型上下文缓存降价20%。

那么,宣传推广、价格战不遗余力,全栈AI能力断档领先的阿里云,为何在MaaS赛道远远落后于火山引擎?

在阿里工作11年、前阿里云员工、现AI创业者“阿布”,近日就在社交平台公开表示,MaaS赛道被火山引擎远远拉下,阿里云潜在危机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AI开发者生态失守,Coze与百炼的“冰火两重天”。

在阿布看来,火山引擎靠Coze(扣子),直接圈了几百万AI开发者。这些开发者选了Coze,就等于成了火山引擎的 “自来水客户”,越滚越大的开发者生态,已经成了火山的竞争壁垒,别人想追都难。

上述数据,在今年6月火山引擎FORCE原动力大会上,火山引擎官方曾透露,目前已有中国上万家企业、数百万开发者正在使用扣子开发平台。

“MaaS的基础建设投入不够,对小开发者不够重视。”相比之下阿里云的百炼平台,阿布用“真的拉胯”来形容——不只是生态差一大截,连基础功能建设都跟不上,开发者会用脚投票。

二是开源模型“叫好不叫座”,服务体验成短板。

通义模型虽然开源,却没转化成 “能用的服务”。从云服务角度看,大部分开发者根本没能力自己部署开源模型,更需要的是 “拿来就能用的API接入”。阿布认为,通义+百炼提供的模型服务,比豆包、Coze 差太多了,包括价格也缺乏竞争力。

三是C端AI 应用滞后,被豆包甩在身后。

根据阿布透露,今年初阿里说把通义C 端划给智能信息事业群(吴嘉),结果到现在,没看到通义C端有啥大动作,反而同事业群的夸克推广更多,但就算这样,和豆包比还是差很远。

更关键的是,豆包团队在C端用户需求的训练上,比阿里积极太多。C端需求反推模型训练方向,用户想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豆包反应更快、迭代更及时,现在已经稳坐国内 AI 模型应用第一,通义想追,难度越来越大。

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阿里云通义确实在C端慢了一拍,而且阿里体系C端重点业务是夸克。相比之下,豆包在消费端取得了很大成绩,而且火山落地场景覆盖面确实广,不只是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汽车、金融等不再是概念PPT,而是撑起日常的调用量。

03

宏大愿景下,一步慢会步步慢?

当火山引擎成为云市场重要搅局者,不仅外界频频将两者进行比拼,就连各自负责人也免不了提及这种竞争。

近日的云栖大会上,谈到竞争格局和对手的差异时,阿里云副总裁张启就再次强调“阿里云整体份额接近国内第二至第四名的总和。”他同时强调,由于通义千问采取了开源模式,其实际渗透率被低估。

“很多客户直接在阿里云或自有基础设施上部署通义千问、通义万相,这部分并未计入API调用数据。因此通义千问在企业级和开发者中的真实渗透率,远高于公开统计。”张启解释道。言下之意,在MaaS赛道,阿里云并不落后于火山引擎。

作为火山引擎的一号位谭待,则直接挑明要成为国内 AI 云的第一名。他的底气在于,算上整个集团的业务,火山引擎能调度的计算资源规模不比阿里云少。 “如果没有那么大的内部资源,再大的力也出不了奇迹,都没有让你练手的地方。”另外,字节跳动内部的内容、算法优势,也是其他云厂商难以复制。

但对中小企业、开发者来说,最关键的还是成本、稳定性、服务性。

“毕竟小微企业,成本才是关键。”一位小企业负责人说,从个人用户角度,如今火山部署的版本最快,算力比较充裕,最近业务团队在评估从阿里云迁到火山引擎。“火山引擎那边承诺,相比阿里云直接降本30%,看起来很诱人。”他说。

在稳定性上,有业内人士透露,如果只是基础云服务器,火山稳定性和阿里云差别不大,如果是PaaS、大数据等需求较多的业务,则不太推荐火山引擎。

“阿里依靠一体化方案绑定大客户,客单厚、续费长、周边服务多,营收份额自然占优。它的问题是虽然实力强劲,但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有云计算市场人士认为,火山引擎则偏重MaaS推理和轻交付,凭借豆包、扣子精准圈定客户,以此作为突破口,在市场中寻找差异化发展机会,抢占阿里覆盖不足的领域。

这就像信号,说明云模生态进入拼应用、拼场景阶段,谁能把生态和算力结合得紧,谁就能跑在前面。阿布也认为,云计算的优势、开源大模型的优势,并不等于AI 商业化优势,现在AI是必争之地,一步慢可能步步慢。

也有人认为,从更广泛生态视角看,仅凭tokens调用量,难以准确衡量厂商在 AI 技术与应用上的实力。比如不同AI服务落地,需要完善云服务以及软硬设施,阿里云在这上面的底子,显然更深厚。

作为典型AI全栈大拼盘,阿里云走的路线,是开源+云的组合——有数据显示,两年时间,阿里云开源了300 多个模型。相比之下,火山引擎的开源模型并不多,难以和Qwen全家桶竞争。

通义千问坚定选择开源,一方面是开源闭源路线争议后,开源成为行业趋势;另一方面是就阿里云野心来看,想要打造AI时代的Android。LLM的操作系统将运行在超级AI云上,AI云就是下一代计算机。

“实现 AGI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只是起点。AI 不会止步于 AGI,它将迈向超越人类智能、能够自我迭代进化的超级人工智能(ASI)。”在云栖大会上,吴泳铭用一张图详细描绘了通往 ASI之路。

为此,阿里云正在构建“全球云计算一张网”,在每个节点部署全栈AI能力,并投入巨资加强合规团队建设。吴泳铭已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

这种宏伟蓝图的构建宣言,某种程度上是阿里云想要跳出当前残酷竞争。但阿里云CTO周靖人也坦承,如今模型竞争也是系统的竞争,云的竞争也是模型的竞争,“所以任何一个维度都不可能错过。”

这意味着,MaaS之于阿里云,依然是无法后退的主战场。未来云厂商的竞争,不仅是技术栈的对抗,更是生态活力与场景深度的较量。阿里云手握全栈优势与宏大愿景,而火山引擎则凭借敏捷生态与清晰切入点步步紧逼。这场围绕MaaS的攻防战,不仅决定两家公司的座次,更将重塑中国AI云的未来格局。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