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中华 艺承古今 | 何朝坤——书画名家国庆专场

国粹传承功勋人物 转载

2025-09-26 19:08

金秋迎华诞,翰墨颂山河。

值此祖国欢庆之时,“墨染中华 艺承古今 ——何朝坤书画名家国庆专场” 如期启幕,以笔墨为礼,致敬时代。

何朝坤深耕书画数十载,笔墨间藏中华文脉。他承古而不泥古,取法传统书画精髓,既显 “墨染中华” 的雄浑气象,又含 “艺承古今” 的雅致意趣。其作品或刚劲洒脱,或温润灵动,皆以情入笔、以意传韵,尽显对中华美学的深刻诠释。

此次专场,既是何朝坤艺术造诣的集中呈现,更是献给国庆的文化厚礼。愿观者在笔墨丹青中,品中华之美、感时代之盛,共赴一场跨越古今的艺术之约。

何朝坤,1954年生于安徽合肥,职业画家。幼习传统,后思创新。从事国画创新三十余载,研习古今中外绘画之法,透悟艺术精髓,更修自然之道,以期天人合一,亦寻国画新法,为当代国画走向世界尽心竭力。其作品在中国画创新研究以及绘画作品的灵性表达方面颇有建树。他独特的表现方式极大地激活了传统水墨的表现力,展示了水墨抒情性和诗意化品质,更是拓展了水墨画的表现空间。1997年安徽省有线电视台专题采访报道《何朝坤绘画艺术》,1998年安徽省卫视专题采访报道《何朝坤绘画艺术》,2002年香港画展现场采访报道《何朝坤绘画艺术》,2005年江苏南京名人连线栏目专题采访报道《何朝坤绘画艺术》,2010年安徽卫视专题采访报道《何朝坤绘画艺术》,2011年安徽卫视魅力安徽栏目之《魅力人物》专题采访报道《何朝坤绘画艺术》,2012年环球旅游频道报道《何朝坤国画艺术》,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首届中国画创新高级研修班。

作品世传除了电视、网络媒体外,还有国家和省市的报刊杂志,个展和参加国家省市展。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均有收藏。2006年中国收藏家协会、央视《鉴宝》栏目、《大家收藏》杂志社经美术学术界、收藏界专家论证为1949年以后中国当代最具实力的值升书画家之一。

一次客体的水墨舞蹈

——小论大家何朝坤先生的绘画

就中国当代水墨画而言,何朝坤先生的绘画充满着波洛克似的色彩精神,水墨的天然习性,像儿童般的狂欢神笔,挥舞墨歌,特别是何朝坤先生在漫天飞舞的水花痕迹中,偶尔用色彩来暗含女人的扭动,这和我们傣家的泼水节,有相似的地方,这种绘画在形式上一定是非常快乐的。当雨雪和落叶纷纷飘落的时候,也是何朝坤先生捉着自然的毛笔在宣纸上倾泻之势,显然比波洛克用油画厚颜料抛洒,要悠然自得的多,但我仍然强烈地觉到他的绘画之根本来自古老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之气、之神,画中有画,意中出神也。

中国画的意境是每个艺术家、画家无法回避的艺术深度,而意境又是通过多少代画家不断的体验和研究水墨,最后致水墨至空无的境界。在这里,水墨变成一种驾驭人性之上的一种精神,画家的能力、发自肉体的挥动,都被境界照耀得软弱无力,一切肉身在空灵面前,都脱得精光,在祭坛面前,无眼无耳无鼻,沦为艺术的奴隶,境界对人就是一种桎梏和压迫。

何朝坤先生,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把境界的圣坛打碎,甚至是撕得粉碎。他要释放出人的天然顽皮的习性,他要使庸俗琐碎的人生变成绘画的语言,而人生的艰难和温暖的相互抚摸,都成为何朝坤先生绘画的主题。令人解不开的是,他的画有一种层雾一样的弥濛性。我在想,这和他的经历有关。在他八岁时他曾举着火把一头栽进了涵洞里,周围陷入了黑暗,火把也不知跑哪里去了。半响,他看见了针尖大的光,绿豆大,再然后,光飞速地弥漫,把他带回了阳光灿烂的草地,这时,他看到了树,破椅烂凳子,都充满着沐浴后的女人的迷蒙,生命被摔在土地上,像玩具般的滚来滚去,一切境界都化为雾云,这大概就是他抛洒水墨的缘由。

达达主义创始人查拉,在达达宣言里说:给我一个口袋,里面放着无数的词汇,然后随便从里面摸出几个词就组成诗歌,从这个艺术实践中,看见偶然性,创造艺术的本真。何朝坤先生的画,他要使画家退出画面,让画家的激性和主观的暴力,都让位给柔软、平静的客体水墨。一次客体的水墨舞蹈在宣纸的舞台上被碰撞出来,多少年来,人们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主题的厮杀,对丰富和放纵的想象力使画面产生生机勃勃的厌倦情绪,何朝坤先生吸取了野兽做爱似的种种动作,把冲动化为简约,把人类欲望这种致命的想象力,化为乏味的宁静,他的图腾是把普通人对色彩的敏感直接溶化在宣纸上,变成奇灵活性的抒情。因为散落正是人群的真实景象,他用块面和线条,使我们和他的绘画丧失了障碍。

著名诗人和评论家:张岩松2012.10.6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