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故事】藏在奶粉里的幸福----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
“老师,小博给你带了两包奶粉。”班级的小捣蛋在嗷嗷叫着,我抬头扶了一下眼镜,嘴角也忍不住扬起来,小博拿着两包学生奶粉害羞的低着头,伸着胳膊等我接着。我弯下腰压低声音悄悄的调侃:“这不是从家里偷偷拿的吧?”“不是,我妈妈知道。”我眼睛已经迷成月牙了,“好的,谢谢你心里有我,但是我真的不喝奶粉。”此刻,一种浓郁的幸福在包围我,学生的爱比任何多巴胺制品都让人愉悦。
小博是个反应偏慢的孩子,别人写三道题,他只能写完一道;别人读三遍就会的概念,他需要翻来覆去背10遍,甚至20遍;所以在同学眼里他一直是个慢悠悠的小蜗牛,拖着班级的后腿,可我不这样认为。现在孩子们太急躁了,急着做完作业玩耍,急着去体验各种新奇,急得错过了成长路上很多小小的花和美丽的风景。而慢则成了宝贵的品质,他可以慢慢的反复读题,可以沉下心慢慢思考,当然也可以慢慢的成长。所以我接受了小博的“慢”,让他在自己的节奏中拔节抽穗,看着他从七十多分,八十多分,到去年期末考试的九十九分,小博一直在慢慢进步。
孩子们都说,陈老师把小博给捞起来了。同学们的用词真精准,“捞”这个字很形象啊,学如苦海行舟,而我是那个领航员,在船上拿着网,看到一个孩子在水里挣扎,当然要想办法把他给捞上来。小博本身是逃避的,像是被惊着的小鱼,或者是被嫌的多了,担心我也是嫌他的那个,又或是害怕我在他身上费了心力却得不到结果,又把他丢下。所以当我嘱咐他下课后到办公室一趟,有两个知识点我再帮他捋一下,他也是磨蹭着不想去。等我去问他的时候,他也不作声,只是低着头默默哭。
我想:“山不来就我,那我去就山”嘛。下课后我直接坐到他同桌座位上,或者是撅着屁股趴在走廊里,对他的课堂作业巴啦啦的做着评价,哪里细节处理的不到位,哪个算数在哪错了,哪的思路比较混乱等等。小博没让我失望,虽然还是默不作声,但在第二天改作业时我总能看到他把我强调的地方,用红笔做了圈画。我知道成了,这是我和小博之间一场沉默的,心照不宣的双向奔赴。
其实,不只是小博,我自己也是在不断成长的。一次测试后小博拿着卷子指着一个叉,歪着头说“不会!”而我清楚地记得,这道题我详细地讲过,还找了三个同学用不同的语言来阐述解题思路!我当时脑子一热就想批评他不认真听讲,但转念一想,会不会是我的讲解还不到位?愣了一下后,我迅速思考该怎么换个角度讲解,数形结合的想法一闪而过。我稳了一下情绪,平静的扒拉出尺子,开始指导他画图,他画图也是慢慢的,像是蚂蚁触角着了墨,慢慢在纸上拖出一条黑线,没有一丝利爽劲。所幸,画的虽然慢,但毕竟开启了新的方向,图刚画完,他就说:“哦,我会了。”
当植物遇到了适合的环境,温度,它们的枝条会快速向外,向上伸长生长,同时伴随着新芽萌发,显得愈发挺拔。随着成功经验的积累,小博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当他第一次在课堂上尝试发表意见时,我不禁感叹道,这小苗终于抽条了。
在同学们一次次的惊叹中,小博迅速蜕变,无论是课堂状态,或是作业表现,还是成绩。当他甚至可以对难题进行思维爆破,对同学进行指导时,同学们好像忘了他曾是一个慢吞吞的小蜗牛,他得到了新的评价,同学们说他是一个很稳的学生,说他不急不躁,思维很少有漏洞。
当我宣布这次小博的随堂测试满分时,班里的孩子们默契地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也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我回到办公室后,给小博妈妈分享了这件趣事,她发了很长一串文字,原来小博真的和妈妈商量了,还有理有据,因为他观察到我今年带了眼镜,知道奶粉里的叶黄素对眼睛有益,所以特意给我准备了这份意外的礼物。
看吧,你对孩子好,他是知道的,也是会心心念念记着的!我忽然明白:教育,不是“等山来”,也不是单方面的“去就山”,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就像“小博”这座山,我给了他执着的等待与耐心的灌溉,他便回报我一路山花漫烂,四季皆有的,最纯粹的爱。
图文 | 陈禹民
编辑 | 申小盼
来源:南阳市第二十三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