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浸泡的伤感

富海说郑 原创

2025-09-26 09:08

怀旧常常给人一种沧桑之后的平静,这平静是岁月浸泡过的伤感、隐忍、牺牲。自五九年下半年起到六二年,称之为三年自然灾害,这三年,城市居民口粮标准月均24斤,干部26斤,工人分工种50、46、36斤不等,农民年人均毛粮300斤。所有城市居民、干部、职工、学生的肉食供应月2两,豆腐半斤,粉条半斤,蔬菜日2两隔年半斤。食用油月2两。买粮有粮本,出差外省凭粮本和出差介绍信换全国粮票(含油,要求严。布票是五六年启用,按户口本上登记大人年一丈,小孩6尺,棉花票凭户口簿年2斤,肥皂、火柴月两块、两盒,针、线也凭票。票证是中国人的生活之票、生存之证。是世界之最。如我这般年龄的,对票证感受很深,常常生出许多悲伤、无奈,常常有一种被典当、抵押、寄养了的感觉。

六一年,我支援农业到贾寨国营菜场半年,管食堂,有两件事儿令我心酸,一件是马副场长出差,我给他换了面额三斤的全国粮票,他丢了,背着包在食堂哭,说,要是换成半斤,一斤的损失会小点,三斤啊,我四天的口粮,(干部26斤,又让捐2斤。三斤啊,含油差不多一钱哪!出差换人。另一件事是河南农学院的一老师一学生教我们如何防止土豆退化。女生姓郭,与老师正热恋,打饭时,她回回排最后,炊事员王师傳说,赵,你猜她为啥排最后,最后打稀饭稠,我观察,郭同学最是最后打稀饭,她看看饭锅,说:打半两。我俩一征,王说,不行,一两一碗,不卖半碗,郭同学,因为有半两粮票,(学院来的用粮票)。老师过来了,说:半粮是合法流通的粮票,他也要半碗稀饭。我说,打吧。师生二人吃完,又来打半两。我说:打吧。师生走后,王说,知识分子就是能,你看,先半碗,你肯定不会打少半碗,大半碗,两次差不多是一碗半,赵,赔了我可不管!两两记较,心生悲凉。粮票你太沉重!          改革开放以来,收藏起热,各种票证是热门。收藏票证,虽无生命,但却有着真情、惊怕、眼泪、无奈和沉重。我不收藏票证,因为我无法承受,曾经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灵魂在票上。          

在贾寨国营菜场,我们学习了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大种瓜菜,以代主食,要求城市,低标准,瓜菜代。要城市利用小片土地,开荒种菜补不足。郑州市委书记王黎之提出,种菜要像抓工业一样,寸土必争,寸土不让。于是,郑州市所有马路两侧、仅有的三个公园闲地、6公里长的金水大道一侧,学校、工厂的闲地,家属院的房前屋后,市委的南北两院空地,都种上速生叶菜。谁种归谁。据统计:城市开荒自种以分、亩计达9891亩,而房前屋后的小片荒地种菜竟达22041亩。绿城,又菜绿。国营十大菜场近6万亩菜田,加上郊区常年菜田达112000亩,群众开荒包括农村,近10万亩,年上市蔬菜89023万斤,菜,有吃有看有烂,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市按60万人计,人均天一斤多。(六二年之后凭菜票随便买)。

全民种菜,无论是在在农村种菜的城里人,还是农村的菜农,所有那个时代的郑州人,为我们的后代承受了一个时代的苦难和牺牲,1960年,郑州市的工矿企业抽10万人支援农业第一线他们光荣、奉献地永远留在了大地上!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