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饼颂
□杨金贵
华夏肇基,农耕启祥;稷山毓秀,嘉禾流芳。昔后稷授民稼穑,始播百谷于斯土;先贤化世炊爨,乃成饼饵之初章。千年薪火传承,将四时雨露揉作金镶玉嵌;万代食脉延绵,把百世沧桑焙成酥脆焦黄。一片饼中藏社稷,半口香里见洪荒。
自明初饼香溢金殿,御厨承诏呈珍馔;至抗战烽烟漫山河,元帅携饼犒三军。一片焦黄凝四时雨露之精,半炉炭火淬百代沧桑之味。
观其形制:新月弯环,暗合天象之序;满月浑圆,隐喻人伦之和;三角巍然,暗合地德之厚。金斑灿若云霞舒卷,焦纹深如龟卜藏机。悬于市井,若鎏金璧玉列阵;置于竹筐,似落日熔金流光。
闻其香韵:初触唇齿,脆响若碎玉迸溅;再品内瓤,绵软若春云舒展。麦浪回甘漫舌底,茴香余韵绕喉间。椒盐点睛,点化五味之魂;油酥浸层,暗藏九转之妙。食客忘形,或仰天叹绝,或闭目沉吟,诚有“酥饼一枚沉百忧”之慨。
究其本真:取稷山精麦,吸四时灵气——冬雪孕其筋韧,春风柔其质地,夏阳淬其金黄,秋露润其甘甜。油酥调制,循古法而融新意;面团醒揉,顺天时而应巧手。三揉三醒,合“三生万物”之道;一擀一卷,蕴天圆地方之序。
鉴其工艺:匠人运腕,如太极流转圆融;面杖起落,似金石铿锵有力。鏊板双焙,炭火明灭若星斗缀空;炉膛三转,饼胚膨化如云气升腾。展如素绢铺展,卷若云轴收叠,摺似经帙规整,烤成天书凝香。纵有现代机械万千,难仿指尖温度半分。
察其流变:昔为干粮,伴农夫种谷植桑;今成宴珍,登雅堂待客迎宾。可佐羊汤暖寒夜,能夹卤肉慰风尘。百姓案头,是三餐不离的家常至味;政宴席上,乃传递文化的河东使者。昔有民谚“就个饼子活神仙”,今悟其道:千揉百转藏岁月密码,一饼一味见人间至道。
其文脉绵延:自后稷教耕至今,饼香不绝如缕。孩童咬饼,嚼得月牙半缺;老者品食,尝出岁月醇香。游子行囊藏乡味,客商万里寻饼香。更兼非遗传承,匠人守心如初;电商通达,饼香飘向寰宇。稷山饼者,非仅食物,实乃:天地精华之结晶,人文底蕴之载体,岁月沉淀之沉香。金银不足喻其贵,珠玉难以比其珍。
愿此味永续:承先人智慧,启后世味蕾,使华夏食脉,代代相传,永续不绝!
来源:2025年9月26日《运城晚报》
编辑:董应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