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同防”科普宣教进校园 河南高校共促HPV男女同防
河南多所高校集中开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及HPV(人乳头瘤病毒)等“多病同防”科普宣教活动。
该活动由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协会和河南省学校卫生学会共同组织的,旨在提升青年学生的健康素养,强化“自我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掌握疾病预防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在HPV预防方面,强调男女共防、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以降低病毒感染的传播风险。
多地联动科普宣教深入高校新生群体
河南多地高校同步开展健康宣教行动,让科学防护理念在校园“生根发芽”。
郑州大学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开展健康科普,面向青年学生推出60场科普课堂,重点聚焦HPV预防。与此同时,全市范围的HPV惠民项目也在持续推进,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更高的疫苗可及性。截至目前,郑州已有30余所高校掀起相关健康宣教热潮。
此外,河南各地市也积极行动。平顶山市7所高校9个校区同步开展健康宣教,覆盖学生近8.5万人;洛阳以“多病共防,护航青春健康”为主题,在8所高校派发6万册防控手册,并组织专家团队走进校园进行HPV相关疾病科普。南阳市宛城区向在校学生发放2万册宣传资料。信阳市也在域内的6所高校推出健康宣讲,预计惠及约8万名青年学子。
此次河南省高校健康宣教活动将科学防病理念送入青年群体,既回应了疾病带来的公共卫生挑战,也展现了“预防为先、健康至上”的前瞻性策略,为高校新生的健康成长筑起坚实防线。
HPV 感染呈年轻化趋势,男女共防刻不容缓
在众多病毒中,HPV的危害尤为值得关注。目前已发现HPV有200多种型别,根据致癌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已知的高危型包含HPV16/18/31/33/35/45/52/58等,其中HPV52和HPV58是中国女性中较易感染的型别。相关研究显示,我国25岁以下女性中,HPV52、58的感染率分别达到9.6%、7.7%。
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可能引发多种癌症,包括宫颈癌、肛门癌、阴道癌、外阴癌、阴茎癌、口咽癌及相关癌前病变。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约90%的肛门癌有可能归因于HPV感染。宫颈癌更成为中国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宫颈癌发病率位居全球首位,死亡率高居全球第二。
然而,高校学生群体对HPV的科学认知仍相对不足。一方面,中国女性HPV感染呈“双峰”分布,首个高峰出现在17-24岁,正值此年龄段的大学生群体HPV暴露风险显著增加。此外,男性同样面临较高的HPV感染风险,平均感染概率甚至达91.3%,亦是HPV防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研究显示,约88%的肛门癌与HPV持续感染直接相关。
接种疫苗是阻断HPV感染、预防相关癌症的有效手段。根据《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中国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HPV疫苗接种建议覆盖全人群:优先推荐9至26岁女性接种,重点关注9至14岁女孩;同时推荐27至45岁女性以及9至26岁男性接种。
目前国内批准用于男性的疫苗包括进口四价和进口九价HPV疫苗。其中,进口九价疫苗是首个且目前唯一可男女共防、预防7种高危型、2种低危型相关感染及疾病的HPV疫苗,其保护范围覆盖中国女性最易感染的HPV52和HPV58,不仅可以预防约92%的宫颈癌,还可预防HPV引起的肛门癌、癌前病变和尖锐湿疣等,为男女共防HPV健康防线夯实基础。
未来,河南省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疫苗惠民政策与健康科普常态化,持续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