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网格化|以特色治理为路径,打造乡村善治样板

郑开同城 原创

2025-09-25 15:49

正观新闻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申培慧 路孟珂


在中牟新区官渡镇的沃土上,十里铺村以党建为魂、网格为基、文明为脉,探索出“党建引领+村民自治+乡风文明+网格赋能”的基层治理特色路径,先后获评“河南省文明村”“河南省五星党支部”,2025年3月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这片充满活力的乡村,正以网格化治理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网格赋能,织密治理“一张网”】

“以前村里有事找不到人,现在网格员天天在村里转,大事小情都能及时管。”村民张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十里铺村网格化治理的实效。该村将村域划分为精细网格,整合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文化志愿者等力量组建网格服务团队,构建“网格员一线摸排、小组长靠前化解、两委成员专业攻坚”的三级递进式调解体系,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今年6月初,村民李某与王某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产生争执,险些动起手来。网格员张勋在日常走访中及时发现,第一时间介入调解。他带着村规民约和宅基地管理细则,邀请村两委成员共同上门,从政策规定到邻里情谊,耐心劝说双方。最终,两人达成一致,重新划定边界,多年的邻里矛盾迎刃而解。这样的案例,在十里铺村并不少见。依托网格化治理,村里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今年以来,已成功调解纠纷32起,化解率达98%,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针对红白事大操大办的陋习,村里创新建立红白事网格报备制度。网格员提前介入,提供流程规划、物资协调等“保姆式” 服务,推动操办“时长缩短、费用压减、规模瘦身”。村民张某儿子结婚时,网格员主动上门宣传红事标准:烟每盒不超20元、酒每瓶不超30元、席面控制在300元/桌以内,总量不超20桌。在网格员的引导下,张某取消了原定的30桌宴席,采用集体婚礼形式,节省费用近2万元。如今,村里红白事简办已成新风尚,平均每场红白事为村民节省开支1.5万元以上。

【乡风文明,涵养治理 “软实力”】

张洁获评“好媳妇”、张玉兰当选“好婆婆”等,在十里铺村“乡村光荣榜”前,村民们围在一起热议着新上榜的优秀代表,这是村里培育文明乡风的生动缩影。

十里铺村坚持“约”“理”“建”三字诀,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十里铺村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标准、宅基地管理、村民待遇等7大类32条细则,用“硬规矩”涵养“软乡风”。设立“红黑榜”监督执行,对违规操办红白事、违反村规民约的家庭“上黑榜”,形成“德者有得、失德受惩”的鲜明导向。

此外,村里成立乡贤理事会,通过恳谈会、定期走访凝聚乡贤共识。在乡贤们的带动下,村里开办“爱心午餐”,为独居老人提供免费餐食;举办“孝善饺子宴”,每年重阳节邀请全村老人共度佳节;

开展“春节运动会”“村 BA”“元宵节目秀”等文体活动10余场,覆盖村民1500余人次。党员更是带头示范,96名党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清理垃圾、参与文明创建,实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功入选全国文明村镇。

【产业驱动,激活治理“源动力”】

村里党员带头整合闲置房屋,改造为标准化直播间,配备专业设备,打造直播基地,将大蒜、草莓、蒜薹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今年以来,已帮助村民增收80余万元。同时,盘活闲置土地,引进玻璃加工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4万元,且以每年2万元的规模递增。围绕村内上万平方的生态餐厅,村里还培育吸引短视频博主创业,构建“直播电商+生态餐饮”的产业格局,带动3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产业兴旺让村民更有获得感,也让治理更有凝聚力,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形成良性互动,让乡村治理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

【展望未来,续写治理“新篇章”】

站在新的起点,官渡镇十里铺村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村民自治+乡风文明+网格赋能”治理模式,进一步织密网格体系,推动网格员队伍专业化、服务精细化;扩大直播基地规模,引进更多特色产业项目,让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再上新台阶;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打造“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品牌,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每个角落。

从“省五星党支部”到“全国文明村镇”,十里铺村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抓手,用实干与创新书写着基层治理的“十里答卷”。未来,这里将继续以高效能治理护航高质量发展,让乡村更宜居、治理更高效、村民更幸福,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更多“十里经验”。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