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被查:昔日“信息流一哥”的流量渴望
在内容平台的世界里,每一次被监管部门点名,都是一次分水岭。
9月23日,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市网信办依法对今日头条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措施,理由是“未能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表面看,问题出在热搜榜单的内容失范;但往深处看,这是一次平台长期奉行的流量逻辑与内容治理责任之间的结构性错位。
这一幕并不陌生。就在前几天,小红书因热搜榜问题遭到通报批评,被质疑导向失控;UC平台昨日也因为在热搜榜呈现极端敏感事件词条而被处罚。监管轮廓日益清晰,边界正在重划。
平台本应在用户兴趣与内容价值之间取得平衡,而非完全被数据牵引。可现实是,当每日亿级内容涌入、算法推荐压力持续高企,价值天平往往向流量一侧倾斜。
曾几何时,今日头条凭借智能推荐算法迅速崛起,被冠以“信息流一哥”之名。但随着短视频时代来临,头条逐渐从舆论中心淡出,存在感不断稀释,直至这次处罚,才再次被拉回公众视野——以一种并不光彩的方式。一个看似沉默的平台,依旧因内容生态问题被精准点穴,这本身就值得深思。
这也是张超自2023年1月接管今日头条业务后,该产品首次面临监管公开处罚。此前,作为网络文学领域的老兵,张超的业务打法始终带有强烈的增长导向和用户获取色彩。他主导的番茄小说通过“免费阅读+广告”模式快速占领市场,红果短剧则以多App矩阵展开“成列式”扩张,在字节跳动内容生态中扮演关键角色。
规模扩张的背后,是内容治理难度的指数级上升。番茄小说屡次陷入抄袭争议、原创作品下架等舆论风波;红果短剧则在2024年因内容低俗化被广电部门约谈并短暂停更。在算法推送和流量最大化机制下,内容质量与伦理边界屡受挑战,今日头条热搜失控,也可以说是同一逻辑下的又一次显现。
此次监管出手,既有对过往今日头条内容治理漏洞的警示,也可能成为张超管理思路转型的契机。当增长至上遭遇合规刚性,今日头条不得不重新审视平衡之道。
01、内容顽疾难除,平台责任难负
从新闻到短视频,从小说到短剧,过去十年,几乎重塑了互联网内容平台的底层逻辑。在这一进程中,字节跳动无疑是集大成者。依托强大的推荐算法与巨量引擎,它不仅催生了抖音这个超级平台,更通过今日头条、番茄小说、红果短剧等产品,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构建起强大的影响力。
然而,流量逻辑与与内容生态的健康治理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张力。此次网信部门的处罚,直指今日头条热搜榜单的不良信息问题。根据“网信中国”公众号的通报,头条在热搜主榜呈现了不良信息,并在落地页面置顶相关话题,破坏了网络生态。这一细节暴露了算法机制的固有短板:它可以精准抓取用户兴趣,却无法天然甄别社会价值。
内容治理的挑战,对今日头条而言并非新事。早在2017年,头条就因“持续传播色情低俗信息、标题党、虚假广告”等问题”被国家网信办、广电总局、央视轮番点名,两次被约谈并下架6个频道24小时,其旗下“内涵段子”应用最终被永久关停。
此次处罚也并非孤例,同期被点名的UC平台,以及此前被约谈的微博、快手、小红书等,都昭示着一场针对平台主体责任的全行业监管收紧正在持续深化。
颇具意味的是,在这次被查处前,今日头条在公众舆论场中已沉寂多时。相比抖音、微信等常年占据话题中心的国民应用,头条显得格外“低调”,甚至有些“隐身”。也正因如此,这次监管处罚,才让其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回到了聚光灯下。
这种存在感的变迁,背后是字节跳动业务重心的根本性转移。QuestMobile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Q2,今日头条的平均月活跃用户(MAU)约为3.91亿,而同期抖音的MAU已达到9.04亿,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
时光倒回至2018年以前,字节跳动总部大楼外悬挂的仍是“今日头条”的标识,张一鸣对外使用的头衔也与之紧密相关。但随着短视频时代的洪流席卷一切,今日头条不可避免地从舞台中央退居次席,其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开始落后于抖音及其他同类短视频产品。
如今,字节跳动总部的标识早已更换,今日头条业务在集团战略中也整体并入抖音体系。在Questmobile 6月发布的TOP商业价值APP榜单中,抖音以867.78的QMVI(媒介地位指数)稳居第一。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今日头条无足轻重。它依然在特定用户群体中保有广泛而稳固的影响力。正因如此,遏制低质内容的传播,履行平台的基本责任,对其而言不仅关乎合规,更关乎对存量用户价值的尊重与维护。
从监管框架看,当前法律法规对平台在内容生态治理、热搜榜单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已有明确界定。今日头条此次被处罚,核心正是在规则清晰、预期明确的背景下,于执行层面出现了不应有的漏洞。
因此,这次查处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个具体热搜或某个页面的操作失误。其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当平台的核心驱动力始终围绕流量效率展开时,制度规则、审核力量与社会价值判断,便难以真正深度融入产品机制与算法逻辑之中。
这种系统性的“责任缺位”,才是内容顽疾反复发作的根源,也是监管利剑频频指向其的关键所在。
02、高速扩张的“排异反应”
张超在字节跳动内部的打法,一直以“矩阵式扩张”闻名。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孵化多个定位相似、彼此协同的产品,快速覆盖更广泛的用户场景,形成集群效应。
番茄小说是这一模式的典型样本。自2019年上线以来,其以“免费阅读+广告”模式迅速打开市场,之后又陆续推出蛋花小说、常读小说等产品,共享底层内容库与推荐逻辑,仅在前端进行轻度差异化运营,以实现用户群体的最大化触达。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番茄小说长期居于免费阅读领域月活跃用户首位。
同样的打法被复用于短剧赛道的布局。2023年5月,红果短剧以抖音内置功能的形式启动试水,三个月后作为独立App正式上线,到了2024年11月,红果月活已超1.4亿、日活超4000万。为进一步扩大覆盖,字节又推出“木叶”“咸柠”等短剧应用,侧重下沉市场及激励任务模式,形成产品矩阵协同作战。
为统筹内容资源、提升采购效率,2025年5月29日,抖音集团宣布成立短剧版权中心,由张超统一负责版权管理与内容分发,推动“一次采购,多端投放”的集约化运营。
这套打法在用户增长和市场份额方面的效果显著。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红果月活达到2.12亿,正式超越传统长视频平台优酷的2.006亿,与哔哩哔哩月活用户量也仅相差1300多万,同比增速高达179.0%。张超也因此被视为字节内容生态中兼具执行力和扩张意识的关键人物。
然而,多产品并行的矩阵模式在放大规模效应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内容治理的复杂程度。每一款独立App都对应着特定的用户群体和内容偏好,审核标准、题材边界与合规红线在实际执行中容易产生模糊地带。一旦某款产品在内容把控上出现疏漏,风险会随分发网络迅速扩散。
2024年底,红果短剧就曾因部分剧集内容低俗、题材同质化等问题被广电主管部门约谈,平台一度暂停新剧上线以进行内容整改。此后,红果方面也多次在内部沟通中强调对抄袭、洗稿等行为的打击,显示出在规模扩张之后,平台正被动或主动地加强内容治理。
值得关注的是,与小说、短剧等垂类内容相比,今日头条作为综合资讯平台,其内容导向和合规要求更为严格。
在张超所主导的矩阵生态中,热搜榜、推荐流等公共流量通道扮演着核心调度角色。一旦这些入口机制在设计或运营中过度倾向流量指标,忽视价值判断,就容易为不良信息、耸动内容提供传播温床,这也正是本次网信部门指出的核心问题之一。
从红果短剧到今日头条,张超所面临的已不仅是增长命题,更有系统性治理挑战。矩阵战略在前期带来可观的规模收益,但随着监管环境趋严、平台责任强化,其背后隐藏的内容风险与合规成本也逐步显现。本次网信部门对头条的查处,既是对单一产品运营失误的指正,也可视为对整个内容行业“扩张优先”业务逻辑的一次整体警示。
毫无疑问,在强调高质量发展与网络治理的当下,平台必须在增长节奏与治理投入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如何将内容责任融入产品机制、将合规意识植入运营流程,已成为矩阵模式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考验。
03、写在最后
对于张超而言,未来能否在矩阵式产品扩张中,实现内容治理与流量增长的“齐头并进”,能否在放量与合规之间找到制度与机制上的平衡,将直接决定字节跳动内容生态的未来是否继续高歌,还是必须进入一个调整与收敛期。
长期来看,内容行业的核心竞争维度正在发生转移。在信息过载、注意力涣散的环境中,可信度与公信力不再是软性指标,而是日益成为稀缺的品牌资产和用户选择的关键依据。平台若仅将内容治理视作合规成本或防御性投入,将难以构筑长期的竞争壁垒。
相反,将“清朗生态”和“可信信息”作为核心产品价值来打造,或许正是下一阶段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所在。
纯粹依赖算法存在价值判断缺失的风险,未来内容方向的审核方向或许在于人机协同。除了优化算法,开发理解上下文、识别隐性有害信息的AI模型,为复杂或敏感的内容审核案例,可以引入外部法律、伦理、社会学者组成的专家库进行评审,确保决策的全面性和公正性,提升平台的社会公信力。
内部来看,管理团队和产品团队的奖金应与平台的整体社会声誉和合规记录强关联。将“内容健康度”、“用户信任指数”等治理指标调整至KPI考核体系中的一部分。
未来真正具备生命力的内容平台,必然是那些能在技术理性与价值判断、商业增长与公共属性之间找到平衡点的组织。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