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新篇章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县级经济部门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部门和综合协调部门,必须深刻领会、牢牢把握这一核心要义,自觉将各项工作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下审视和推进,切实担当起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
深化认识,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内在要求我们必须摒弃过去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粗放模式,转向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县级经济部门身处经济工作一线,更要率先解放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坚实基础,破除“速度情结”和“路径依赖”,将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确保县域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聚焦关键,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县域路径。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不能“撒胡椒面”,必须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县级经济部门要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深入研究产业链条,谋划实施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一方面,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要特别注重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要精准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两新”、“两重”、民生补短板、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同时,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落实区域重大战略,主动融入周边区域发展格局,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拓展发展空间。着力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落实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县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谋划实施一批民生工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强化担当,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蓝图绘就,关键在落实。县级经济部门要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要强化统筹协调。高质量发展是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县级经济部门要发挥好综合协调职能,加强与发展改革工作相关的各部门、各乡镇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强化项目服务。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全过程跟踪服务重大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要强化监测分析。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和县域经济运行情况,加强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要强化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干部队伍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把握政策、谋划项目、推动改革、防范风险的能力水平,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发展改革队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县级经济部门要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荥阳市发展改革委 卢星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