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半

李韬·煮字疗饥 原创

2025-09-23 22:35

去超市购物,看到一款牙膏叫“参半”,瞬间被二字击中,放入购物车,为神会埋单。

如果说“世界的尽头是铁岭”,那么直播的尽头就是带货。打开朋友圈、抖音、视频号、小红书,你会被各种花里胡哨的带货包围,有的还有些技术含量,有的简直就是地摊甩货,话术也简单、粗暴。

被割了若干茬的韭菜,早已“百毒不侵”——“不看广告看疗效”。

好名字,自有磁场,自带流量。

1

有一个历经沧桑的爷爷对他的孙子说:“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两只狼,它们一直在战斗。一只是贪婪、愤怒、嫉妒、傲慢和猜忌;另一只是善良、友爱、慷慨、诚实和怜悯。”

孙子听了之后问:“爷爷,哪一只狼会赢?”

爷爷说:“你喂养的那只。”

你对这个世界怎样,这个世界就会怎样。保持与生俱来的纯真与善良:纯真能辟邪,善良有好报。

江湖,从来就不是一个有江有湖的地方,而是有人的地方;江湖,也从来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懂得人情而不去变卖“人情”,谙于世故而不长于“世故”;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时刻的清醒,在裹挟的热闹里保持思考的独立,在浮华的熏染中保持本色的自我。


有选手问高晓松,我如何才能变红?高晓松说,你拿一桶红漆从头上浇下来,就变红了。

现在的人都想抄近道、走捷径,回避辛苦,逃避痛苦,规避吃苦,屏蔽刻苦,都想过一种不劳而获的锦衣玉食生活。

放下幻想,认清现象,辨识假象,参透真相——风雨本是常态,万物皆有回转,“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红楼梦》告诉你上流社会有多渣,《水浒传》告诉你兄弟情谊有多假,《三国演义》告诉你世道人心有多黑,《西游记》告诉你高高在上的有多虚伪……

社会学家早已给我们定义了那些争流量、博眼球的三种可能:要么红,要么黑,要么《红与黑》。

2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一”即“道”也,“道”即万事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尊天道、法地道、守人道,“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人生之苦苦于执着,人生之难难于放下,人心之烦烦在计较。不要害怕失去什么,因为失去的本不就属于你。

人生就是一个喜忧参半、悲欣交集的过程,不可能好事都让你全占了,热钱都让你全赚了,名利都让你全摊了。

但总有些人“霸气外露”——决策他得画圈,吃屎他得吃尖。啥都得围绕着他转,时间长了,他真把自己当太阳了。


莎士比亚说:“生活就像一个舞台,我们都是演员,但有些人却不知道剧本。”

人生是一个有去无回的单途旅程,没有回放键可按,没有重头来操作,没有后悔药可吃——自己走上舞台,忍气吞声、强颜欢笑、含着热泪也要配合着表演下去。

茨威格曾在《昨日的世界》中哀叹欧洲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并哲人般地指出:“只有经历了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才算是真正生活过。”

夜幕降临,暮色四合,谁不是在用车灯劈路前行,自我放逐于无亲无故、无尽无边的旷野;切割梦境,指挥呓语,谁不是在用手指划过漫漫黑夜,开启一场无声无色、无犬无马的交响。

范伟在电影《道士下山》里面有句很长的台词:人这一生,哪有值得用心的事啊。人生七十古来稀,十年少小,十年老弱。还有五十年,五十年再分成日夜,只有二十五年的光景。再加上刮风下雨,三灾六病,人这一辈子还有多少好日子。我是不求活百年,但求心喜欢。

这一大段台词的核心,就是追求人生体验的“心喜欢”。但求“心欢喜”,如入“清凉境”。

但医学研究表明:人的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悲伤;所以高兴的时候不要笑得太大声,不然会吵醒旁边的悲伤。

3

世间有一种昆虫叫蜉蝣,只能存活一天。它跟蚂蚱交了朋友,天黑了,蚂蚱要回家了,对它说,“我们明天见!”

蜉蝣纳闷了:明天是个啥?

夏末的午后,一只蝉遇见了山。蝉说:“我唱了整整一季,你听过吗?”

山沉默片刻,答道:“我听过千百个夏季。”蝉愣住了——原来世间不止一个夏天。

子贡正在庭院洒扫时,遇一身着绿衣的访客,双方就“一年有几季”发生激烈争执。子贡坚持“四季”,访客坚称“三季”,最后让孔子裁决。

孔子观察访客后,断言说:“一年三季”,访客满意离去。弟子不解,孔子解释道:“此人绿衣苍颜,乃田间蚱蜢,春生秋死,未尝见冬,故不可与夏虫语冰。”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间一日,蜉蝣一生。自己明明是井底之蛙,还在那儿夜郎自大。

阶层虽然在固化,但不要拿认知的狭隘去对抗世界的博大;江湖虽然在板结,但不要拿个体的局限去对抗时代的洪流——时代的列车呼啸向前,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一边怕兄弟吃苦,一边又怕兄弟开路虎。利益是友谊的试金石,也是人性的照妖镜。一切欲望终将如潮水般一点点地褪去,只留下裸泳的人们和裸露的时间沙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辉煌时刻谁都有,不要拿一刻当永久。谁都是从“当孙子”做起的,终有一天会“儿孙满堂”;谁都是从“给别人拎包”到“别人给自己拎包”,这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天下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4

有个小朋友养了一条泥鳅,结果被他爸给煮了。小朋友哭得像个泪人似的:“我的泥鳅!”他爸把泥鳅塞到他嘴里,下一秒小朋友就不哭了,嘴里含着泥鳅还说:“好香呀!”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万事只求尽力,不必苛求圆满;与其逼自己一把,不如放自己一马。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能是渴望被别人需要”。

被需要挺好,说明你还有价值,哪怕是残存的最后一点“剩余价值”。

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人心过着过着就变了。

新鲜感是跟旧的人去做新鲜的事,而不是跟新鲜的人去做旧的事;当你和TA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去解决TA而是去解决问题。


世界本不完美,我们都是食物链上的一环,说不定哪一天回旋镖就会击中自己的眉心。

我们一边互相放毒、撕扯、倾轧,一边又彼此怜悯、温暖、安慰;我们一边被责任道德绑架,一边又被生存压力步步紧逼、刻不容缓。

我们自己就是一把双刃剑,刺向别人的时候,也伤到了自己;我们就是一块硬币的正面与反面,照见善意与宽容,也反射自私与自我;我们还是一件衣服的面子与里子,表面的是光鲜与耀眼,兜着的是指责和自谴。

5

一个患者与一个医生有段对话:

平时有啥爱好?

好喝酒。

为啥啊?

酒好喝。

你咋不戒了?

喝酒好。

想过以后咋办吗?

酒喝好。

那你老了咋办?

喝好酒。


麦太对麦兜说:“得到的已经很多,再要就是贪婪。”

适度满足,知足常乐;保持克制,适可而止。

如果觉得前途一片阴暗,那就像这天气一样该变凉快了;如果觉得生活千疮百孔,那就赶紧出来透透气吧;如果觉得生活乱成了一锅粥,那就赶紧趁热喝了吧。“希望你一切都好/远离了喧嚣/解决了温饱/再不用跟谁有争吵/再不是随风的野草”。

脸皮不要磨破,身体不能掏空,灵魂不可出窍。拆除成见的篱笆,藐视命中的离散,敬畏无常的生死,按摩超级的重负,脱离狗日的拧巴。

这世界就是选择的炼狱:没得选,就抱怨;有得选,就凌乱;选择太多,眼花缭乱。我们好得不够彻底,又坏得不够纯粹;我们追求全面而肤浅,又想着片面而深刻;我们一边在咬紧牙关地扛,又在自我宽慰地放。

都去他的,听叶倩文的:“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何不潇洒走一回!”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