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冷冻西兰花”引热议:选品降级、品控失守

蛇眼财经 原创

2025-09-23 20:01

完了,山姆再陷信任危机。

西贝预制菜舆情余波未平,相关讨论热度未散之际,山姆再度因“冷冻两年西兰花仍在售”冲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据媒体披露,山姆一款名为“冷冻混合蔬菜”的商品,保质期长达24个月,与西贝涉事产品的保质期设置如出一辙。

针对消费者质疑,山姆门店回应称:“冷冻蔬菜是通过速冻技术来锁鲜的,不是缓冻,是急速下降到-18℃进行保鲜处理的。”但大部分网友表示:“花几百元会员费买冷冻西兰花不值得。”

从昔日品质标杆,到如今被会员吐槽“会费白交”,山姆究竟怎么了?

身价涨了,口碑跌了

在全球零售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市场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沃尔玛中国CEO朱晓静宣布,山姆中国整体销售额已突破1000亿元,并且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零售行业中少有的高增长企业。与之相对应的是,2020年起,山姆中国每年以5至6家新店的速度开业,目前会员店数量已达56家,有近900万会员。

显然,山姆无论会员规模还是企业成长都迈入鼎盛阶段,但这背后是选品争议和品控危机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山姆进行密集的商品调整,下架多款回购率高、性价比高的口碑商品,上架好丽友派、溜溜梅、徐福记、卫龙等大众零食,还售卖保质期24个月的冷冻蔬菜,引发了会员的集体不满。

要知道,山姆素以差异化选品策略与严苛品控体系著称,会员费就是购买山姆对品质的严格把关能力。这种能力既体现在选品的专业性上,也通过会员资格的稀缺性构建起竞争壁垒,因此山姆上架明显违背品质承诺的商品,自然会被吐槽。

另一方面,山姆食品质量问题的频繁发生,“全球严选”标签加速褪色,会员忠诚度大打折扣。

此前,有媒体频频曝光山姆食品安全问题:有人在鲜肉月饼里吃出了疑似牙齿,有人在牛奶盒里发现了虫卵,甚至还有卤水拼盘更换标签的情况。在黑猫投诉(9月22日)上,关于山姆的投诉共有12297条,其中涉及食品安全、产品质量、退货退款等问题。

此外,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2025年第13号),2025年5月25日上市批次的章丘大葱检测出了噻虫嗪,而被检测出噻虫嗪的门店是成都市武侯区山姆会员商店。

一边是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的“增长神话”,一边是频频爆出的选品降级、品控失守问题,山姆的未来发展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身担重任又腹背受敌

在中国零售市场的激烈角逐中,山姆会员店前后受敌,每一步都走得既坚定又艰难。

伴随传统大卖场模式式微,沃尔玛在中国启动战略调整,山姆会员店与电商业务客观上成为其战略收缩后的被动托底。据了解,过去六年间,沃尔玛卖场门店数量共减少129家,截至今年7月31日,沃尔玛中国共有280家沃尔玛门店。

山姆不只承担托底的重任,更成为沃尔玛传统大卖场业态萎缩下的战略支柱,因而必须加速扩张以争夺更大增长空间。

财报显示,沃尔玛中国第二季度实现净销售额58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可比销售额增长21.5%,电商业务净销售额增长39%,电商销售额占比超过50%。其中,山姆会员商店二季度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交易单量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然而,中国零售市场高手林立,可以说是一个赛一个的卷,山姆会员店面临不小的增长挑战。

首先,Costco来势汹汹,以和山姆类似模式但更低价格抢夺高端客户,迅速蚕食山姆的市场份额。

Costco的优势在于极致供应链效率和用户体验。据网络公开数据,Costco商品毛利率长期维持在10%-14%,远低于传统超市的25%-30%,库存周转周期约为30天,而行业平均为60-90天。这种高效率的运营模式不仅吸引了原本属于山姆的潜在客源,更成为全球零售新模板。

其次,德国折扣超市奥乐齐加速扩张,短时间内连开78家门店,以平价策略吸引价格敏感客户,线上订单量猛增,持续侵蚀山姆的市场份额。

据了解,奥乐齐单店SKU控制在2000个以内,仅为行业均值1/10,而9.9元及以下SKU占比达1/4。2024年销售额达20亿元,较2023年翻倍,门店数增至55家,连锁超市百强榜排名从第82位跃升至第61位。

再有,本土零售品牌盒马则依托其对国内消费者需求的深度理解和灵活响应的供应链体系,抢夺山姆的即时零售蛋糕。

盒马以“本地化+数字化”为核心策略,依托毛细血管式供应链深度渗透源头产地与消费终端,助力其敏捷响应市场变化、提供更新鲜优质的商品。这种本土化供应链能力,正是外资零售企业难以快速复制的核心优势。

零售业的竞争从来都是多维度的,价格、商品、服务、体验缺一不可。对山姆而言,当前的市场环境既是一次严峻挑战,也是一个重新审视自身、进行战略调整的契机,其必须在这些竞争对手中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

品控是零售生存底线

零售行业有一条不变的真理:品控是零售企业的生存底线。

山姆最核心的竞争力体现在选品与质量的严格把控上,若品质管控持续失焦,用户将流向其他更具品质保障的零售平台。此外,Costco以相似模式但更低价格抢夺高端客户;奥乐齐凭借平价策略吸引价格敏感群体;盒马则以便捷性取胜抢占即时零售市场,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已经白热化。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品控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选择,而是关乎生存的必然要求。对于山姆来说,当务之急是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价值主张,回归品质至上的初心。

一是,强化品控体系,建立更加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和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件商品都符合高品质要求。重塑供应链管理体系,从源头实施供应商“准入验厂+原料产地溯源”,过程中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种植到上架全链路数据可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二是,优化选品策略,回归会员制本质,提供差异化商品,避免与普通超市同质化竞争。通过深度挖掘会员的独特需求与消费偏好,提供具有高度特色化的商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筑牢优势壁垒,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构建透明化的沟通机制体系,搭建全方位、多层次且更为开放的消费者沟通渠道,及时回应消费者关切,重建信任。更重要的是,平衡规模与质量,在扩张速度与品质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不会因追求增长而牺牲品质。

综上所述,千亿销售额是山姆的辉煌,但不代表未来的成功。在零售这个永不停歇的竞技场上,只有那些将品质视为生命线的企业,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赖。山姆能否在品控与扩张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决定它是否能够继续领跑中国会员制零售市场。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