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行音乐爆火,看背后的金融价值与发展新局
爆款歌曲封面
在当下,一首流行歌曲爆火后的吸金能力超乎想象。从《小苹果》《学猫叫》到《野狼Disco》《爱如火》 ,这些短视频爆款歌曲伴随着病毒式传播,不仅让网友们"上头",更创造了惊人的财富。据估算,2024年上半年爆款歌曲《跳楼机》综合收入达3000万 - 4000万元 ,而借短视频风靡全球的《大展宏图》,演唱者揽佬在Spotify的听众数甚至超过周杰伦,登顶华语榜首。
爆款歌曲封面
从金融视角剖析,音乐版权是流行音乐财富创造的核心。中国传媒大学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规模达1027亿元,版权音乐市场超600亿元。在实体唱片时代,消费者购买专辑是一次性"买断" ,难以统计播放量。步入互联网数字时代,版权计价变为"与播放量挂钩的持续分成",各平台按月给作者结算收益,流量越大,收益越多。国际唱片业协会发布的《2025全球音乐报告》显示,2024年短视频等流媒体收入占全球录制音乐总收入的69%,成为歌曲热度争夺与播放量变现的主战场。
在收益计算上,国内外平台有不同"单价"。国外Spotify歌曲每千次播放获3 - 7美金,苹果音乐达12 - 15美金;国内主流平台约为1.5元,KTV场景热门歌曲点播分摊版权约0.1元/次。围绕歌曲曝光与流量获取,行业形成高度标准化推歌链路,从垂类音乐账号付费发包,到泛内容账号测试,再到结合热点话题推向顶峰,这一过程类似电商与短视频运营的ROI(投资回报率)概念,在歌曲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高投产比的歌曲被大力推广,低投产比的则被放弃,大量"土""俗"歌在争议中凭借高传播赚得盆满钵满。
音乐行业出现流量反向影响创作的现象。"神曲"出圈常引发"华语乐坛完了"的质疑,背后是音乐"流量导向"与"艺术导向"的矛盾。为追求商业效率,音乐公司从网络热词、热点挖掘情绪点创作歌曲,许多作品流水线印记明显,制作周期短至3 - 5天,成本不过万元,通过"赛马机制"在流量池中竞争,甚至利用AI批量生成15秒副歌,根据流量数据扩展成完整歌曲。
在金融创新领域,音乐资产证券化成为新趋势。以"鲍伊债券"为开端,如今音乐版权融资市场蓬勃发展。2025年通过音乐版权担保的债务融资额已超2024年的33亿美元 ,黑石集团、凯雷集团等大型投资者将明星热门歌曲版权打包,发行以歌曲收入为担保的证券产品。音乐资产支持证券能提供相对低风险稳定收益,收益率高于评级相近的公司债,例如Recognition Music公司以红辣椒乐队、贾斯汀·比伯和夏奇拉歌曲版权担保融资3.72亿美元 ,定价收益率5.6% ,比期限和评级相近的美国公司债高出约1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随着区块链等技术发展,音乐版权有望实现代币化。这将打破传统产业链金字塔结构,创作者可通过高效全球化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与粉丝建立直接经济联系,粉丝购买"版税代币"成为利益共享者,还能通过DAO实现社区共治。对于投资者,IP代币化提供了低关联度、低门槛的投资选择,兼具情感连接与"情感溢价" 。
流行音乐背后隐藏着巨大金融价值,从版权收益分成到资产证券化,再到未来可能的代币化,金融与音乐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拓展着音乐商业版图,也为投资者、创作者和粉丝带来全新机遇与体验,其发展值得持续关注。(文/刘天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