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动三十载,和韵永流长——郑州市金水区文化馆月光合唱团三十年发展纪事
“从心灵出发,必将到达彼心深处”,“乐圣”贝多芬对合唱艺术的这一概括,精准揭示了其跨越语言、地域、年龄与专业界限的独特魅力。合唱是一门“通码艺术”,它凝聚群体智慧,传递情感共鸣,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基层合唱团多为群众自发组织,扎根社区,服务人民,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郑州市金水区文化馆月光合唱团(以下简称月光合唱团)正是这样一支队伍,近三十年来,始终活跃在省内外合唱舞台及城乡社区,坚持以艺术服务人民,用歌声传递温暖,不仅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在中老年合唱团的建设与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河南省合唱艺术的一张亮丽名片。
第一部分 团队建设与成长
1995年,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兴起,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一批热爱音乐、追求艺术的郑州市民自发组织,以“弘扬合唱艺术、陶冶高尚情操、服务社区群众、共建和谐社会”为宗旨,成立了月光合唱团。建团初期,条件极为艰苦:缺乏固定排练场地,没有稳定的指挥与经费支持,设备简陋,团员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然而,凭着对合唱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在首任团长高国屏的带领下,创始团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利用业余时间坚持排练,逐步建立起基本的规章制度与训练体系。团队积极参与省内各类文艺汇演与合唱交流活动,积累了初步的舞台经验,为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团队不断发展,月光合唱团逐渐吸引了音乐爱好者的加入。在贾艳团长接任后,团队进入快速发展期。她积极拓展资源,聘请青年指挥家刘营光、聂蓓蓓等专业人士担任常任指挥,固定排练场地,完善声部配置,强化日常训练,团队艺术水平显著提升。在省级合唱比赛中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获得政府与文化部门的关注与支持。曲目类型不断丰富,从经典红歌到地方原创,从中国作品到外国经典,艺术表现力持续增强。月光合唱团不仅多次在省内比赛中荣获佳绩,还开始在全国性合唱赛事中屡获大奖,成为代表中原文化的重要合唱力量。
一、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优秀的管理团队是合唱团发展的核心。
月光合唱团始终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历任团长及团委会成员均由德才兼备、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团员担任。他们不仅具备组织与协调能力,更以真诚和热情凝聚人心,营造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2010年,团队一度面临发展低谷:指挥更替、场地不稳、支持单位缺乏,团员人数锐减至50余人,男声部尤其薄弱,个别声部仅有两三人。青年指挥家刘营光的加入成为转折点。他凭借专业素养、敬业精神与人格魅力,重新激发团队活力,通过系统训练提升整体水平。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演出质量稳步提高,获奖次数增多,社会影响力扩大,吸引了大量音乐爱好者加入。2014年,混声合唱团规模恢复至76人,团委会果断决策,成立河南省首个老年男声合唱团,并于同年代表河南参加全国比赛。截至目前,月光合唱团共有团员139人,下设混声团86人、男声团48人、女声团51人,结构合理,力量均衡。团队现隶属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馆,排练场地得到郑州人民医院长期支持。2019年,青年指挥家聂蓓蓓加入,与刘营光共同负责排练工作。两位指挥专业敬业,训练有方,团员音乐素养、演唱技巧及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升。月光合唱团的每一次公开演出均获得高度评价,深受省文化厅、省合唱协会及业内专家的认可。
二、丝竹琴心伴远征,风神洒乐众人倾--全力支持指挥艺术创作
在月光合唱团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凝聚了众多指挥家的智慧与付出。李德淳、平黎明、李俊生、刘伟、曹国强、王梅、马安平、许立喆、任冠国等老师,都曾以音符为舟、以指挥棒为桨,为月光合唱团的发展倾注心血、挥洒汗水。目前常任指挥刘营光与聂蓓蓓均为河南省内颇具影响力的青年指挥家,教学与舞台经验丰富。他们的艺术追求与辛勤耕耘,照亮了月光合唱团前行的道路,也成为这段音乐之旅中不可或缺的动人乐章。
月光合唱团始终坚持“专家治团、艺术立团”的理念,将支持指挥工作视为团队管理的首要任务。在行政管理中充分尊重指挥的艺术主导权,确保排练与演出所需的资金、人员、场地等资源到位。在排演具有一定难度的外国作品或创新性较强的曲目时,部分团员曾出现畏难情绪,尤其在加入肢体表演时,男团员的抵触心理较强。面对这一情况,团领导带头学习,耐心疏导,分声部加练,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团员都能理解作品、跟上进度。团委会还积极组织骨干团员提前预习新曲目,分声部提交作业,提高合排效率。除常任指挥外,团队多次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指导,如河南省合唱协会理事长陈家海、副理事长宋照敏、焦宓、李俊生、作曲家王安军、金巍等先后亲临排练现场,从作品处理、声音融合、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给予专业建议,极大提升了团队的艺术水准与精神风貌。
三、声若散沙终作土,律如金石可擎天--制度保障与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是月光合唱团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团队实行分层负责制,设有四个声部及秘书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多个职能小组,分工明确,协作顺畅。每年制定明确的艺术目标与发展计划,如参加重要比赛、举办专场音乐会等,所有训练与活动均围绕目标展开。团委会选派组织能力强、热心服务的团员负责演出统筹、后勤支持等工作,确保每场活动周密有序。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原本松散的民间团体逐渐形成了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为团队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在压力中凝聚,在挑战中精进,在荣耀中超越--以赛促训,以赛促训,提升艺术品质。
月光合唱团始终坚持“以赛促训、以演促练”的理念,通过参加比赛和演出不断锤炼团队。常态化吸纳新团员,加强骨干力量培养,确保演唱水平。日常训练从不间断,即使节假日也坚持排练。备赛期间,每周排练增至三、四次,通过分声部练习、分段精练、整体合排等方式,反复打磨作品,确保在声音技术、情感表达、舞台表现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团队积极创造演出机会,通过多种场合的实践锻炼团员心理素质与临场表现能力。每次重大演出前组织预演,模拟正式舞台,检验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这种严谨、执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团队在一次次挑战中不断超越自我,艺术品质持续提升。
五、左翼托举,右翼承载--民主管理与人文关怀并重。
月光合唱团倡导民主决策、集体领导,重大事项均由团员共同讨论决定,既充分发扬民主,又有效集中意见,形成了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团队文化。团队始终注重人文关怀,团领导经常与团员谈心,了解大家的生活与困难。遇到团员生病或家庭变故,团委会组织探望,尽力提供帮助。许多团员为团队无私付出,不计报酬,甚至自掏腰包支持团队活动。在海南三亚演出期间,一名团员突发急病,全体团员纷纷伸出援手,轮流陪护,协助就医,充分体现了团队大家庭的温暖与凝聚力。
第二部分 成就与辉煌
三十年来,月光合唱团从青涩稚嫩迈向成熟,在艺术实践与团队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这支业余团队以专业水准的艺术表现,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成为河南省合唱界的杰出代表。
一、岁月如歌,荣光如链--主要艺术活动与获奖情况。
自成立以来,月光合唱团参与了大量演出与比赛活动,留下了丰富的艺术足迹。1994年,“月光校园之旅”历时两个多月,走进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推广合唱艺术;团队先后自主举办“星海之夜”“中外名曲专场”“建团八周年暨二十周年音乐会”等六场专题音乐会,获得良好反响。2006年12月,代表河南省参加“第八届中国(深圳)合唱节”获银奖;2015年赴香港参加“中华国际合唱节”获金奖;同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七届永远的辉煌合唱音乐会”获“翔鹤杯”;2016年参加“三亚国际合唱节”再获金奖。近年来,团队积极参与“乡村音乐厅”“大爱中原·益路同行”“张家界黄龙音乐季·国际合唱节”“全省职工喜迎党的十九大电视晚会”“河南省优秀合唱团展演”等多项省级、国家级文化活动。2024年5月,参加深圳“首届乐龄杯合唱音乐周”荣获混声组第一名及友谊奖,被《学习强国》《河南电视台》《正观新闻》《世界合唱比赛》等多家媒体报道。2025年元月5日晚,以无伴奏混声合唱《梦绕大别山》《红歌串烧》,在河南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参加2024年河南省老年文化艺术节年度盛典节目的录制。为宣传河南省老年文化事业年度发展成就,彰显时代文明与和谐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5年8月30日,应邀参加著名作曲家金巍作品专场音乐会,演绎《十送红军》《满江红·写怀》《怀念战友》《马上作》等经典曲目,获得作曲家本人与现场观众的高度评价。
二、多元曲目演绎、精致和声技术,创新舞台表现—艺术特色的形成与成熟。
月光合唱团在曲目选择上坚持经典性与时代性、艺术性、群众性相结合。既擅长《十六字令三首》《十送红军》《把一切献给党》《歌唱祖国》等经典红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主旋律;也重视《大河泱泱》《梦绕大别山》等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原创作品,展现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还排演《TA MA TU》等世界音乐作品,体现团队的开放视野。在声音训练上,强调声部均衡、音色融合,通过科学发声方法使合唱达到和谐统一,具有较强感染力。在舞台表现上,勇于突破传统静态合唱模式,根据作品内容适当融入肢体语言与情景表演,增强艺术表现力与观赏性。
在三亚国际合唱节上,反映中原特色的花木兰从军的合唱曲目《征途》,成为合唱音乐周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黄龙音乐季国际合唱艺术周,参加混声和男声两组比赛,共展示6首脍炙人口的合唱作品,极具河南特色的《征途》《善哉,少林》成为比赛的重头戏。由于表现突出,获得两枚金牌,位列仅次于浙江省歌舞团和北京市区级文化馆。2024年5月,在深圳“首届乐龄杯合唱音乐周”比赛中,在42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及友谊奖,并在颁奖典礼上呈现了精彩的展演。评委老师高度赞扬月光合唱团声音好、选曲好、有激情、有感染力,是一支不多见的训练有素的团队。正是这种对艺术永无止境的追求,使月光合唱团在三十年历程中不断突破自我,攀登了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
三、自主品牌活动口碑载道,年胜一年,成为观众不变的赞赏与期待。
除比赛演出外,月光合唱团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活动。每年举办的新春联谊会已成为深受观众期待的文化盛宴。这一活动始于团队早期,经过多年发展,歌声里的春天,一年比一年更明媚。如2024年联谊会上,团队自编自演的情景歌舞剧《共产党人》、情景诗朗诵《穿越时空的对话》等节目,融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感动全场,广受好评。团队长期坚持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举办公益演出,用歌声服务群众,传播正能量,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艺术为民的初心。
三十年,是公益舞台上的暖心使者,用歌声治愈人心;三十年,是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匠人,让经典生生不息;三十年,是城市记忆里的声音地标,为时代留下和声底片;三十年,是精神共筑时的信仰灯塔,以合唱凝聚民族魂魄。
第三部分 致敬三十年,月光更璀璨
三十年砥砺前行,三十年春华秋实。2025年,月光合唱团迎来建团三十周年。为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团队近日将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月光之声——月光合唱团成立三十周年经典合唱作品音乐会》。届时,深圳市南山区文化馆月光合唱团将联袂演出,南北“月光”同台辉映,共同唱响经典,致敬岁月。我们期待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之旅,让观众在歌声中感受温暖,获得力量。
声动三十载,是数千场演出记录在册的荣光;和韵永流长,是无数个心灵被音乐照亮的瞬间。此刻,下一个三十年的第一个音符正在寂静中等待被共同唤醒,月光合唱团将继续秉持初心,拥抱时代,勇攀艺术高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月光人将继续用歌声传递美好,用艺术服务人民,让月光照亮更多人的心灵,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做出新的贡献。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馆月光合唱团 薛金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