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二酸菜鱼沈阳门店全关了?知名餐饮企业这是怎么了?
作者:江瀚
说起太二酸菜鱼和其背后的母公司九毛九,只要熟悉餐饮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人都不会陌生,作为知名的餐饮巨头,九毛九这些年凭借着旗下的知名品牌一度发展的不错,然而就在最近太二酸菜鱼的沈阳门店全关了,面对着如此大的变化,我们到底该怎么看?
一、太二酸菜鱼沈阳门店全关了?
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近日,“太二酸菜鱼为何没人吃了”的话题冲上热搜,太二酸菜鱼还被曝出沈阳门店全都关门了。
有沈阳网友爆料称,原本想尝尝太二酸菜鱼,可是一查却发现,沈阳的太二门店全都关门了。对此,太二酸菜鱼客服回应称属实。
记者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发现,沈阳的太二酸菜鱼门店均显示已经歇业关闭,有的门店电话处于关机状态,有的门店主页已删除联系电话。
记者还注意到,太二酸菜鱼官方服务号上的门店列表中,也已无沈阳区域门店。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太二酸菜鱼客服咨询,接线人员表示,他们在沈阳区域确实已经没有门店了,最晚闭店的是沈阳长白万象汇店,闭店时间为今年9月1日。至于为何沈阳全市太二酸菜鱼店均闭店,上述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15日,酸菜鱼餐企全国门店总数为2.58万家,近一年新开门店数为7256家,但净增长为-3331家。而酸菜鱼等预制菜的兴起,也挤压了线下门店的生存空间。
据太二酸菜鱼的母公司九毛九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九毛九实现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4%;归母净利润6069万元,同比下降16.05%。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太二酸菜鱼、怂火锅和九毛九西北菜。报告期内三大品牌的收入全部下滑。
二、知名餐饮巨头九毛九这是怎么了?
近日,太二酸菜鱼沈阳门店全关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作为九毛九旗下的知名餐饮品牌,太二酸菜鱼曾凭借独特的品牌定位和口味在餐饮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如今却出现区域性大规模闭店的情况,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首先,餐饮市场的竞争已经日益白热化。餐饮行业素有“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的规律,而近年来,随着资本涌入和供应链成熟,细分赛道的同质化竞争空前激烈。以太二主打的“酸菜鱼”品类为例,根据窄门餐眼的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创立于北京的连锁品牌“鱼你在一起”,截至2025年门店数量已达到2484家,覆盖全国多个城市,其人均消费仅为32.48元,主打“快餐化、平民化、高性价比”的路线,迅速抢占了下沉市场和白领午餐场景。2022年诞生于上海的新锐品牌“落汤鱼酸菜鱼@米饭”,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发展迅猛,目前门店数量已达634家,人均消费低至27.21元。这些品牌通过标准化供应链、密集开店和低价策略,形成了强大的规模效应和价格壁垒。太二虽然凭借品牌调性和营销创意在初期脱颖而出,但在长期的价格战和渠道战面前,其“小而美”的运营模式显得愈发脆弱。尤其是在沈阳这样的非一线城市,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太二的高客单价难以支撑持续的客流,最终导致门店亏损、被迫关店。
其次,商超零售赛道也在降维打击酸菜鱼。以盒马鲜生、山姆会员店为代表的新零售业态正在重塑餐饮行业的成本结构。这些拥有强大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商超巨头,通过规模化采购和中央厨房模式,将预制菜产品的性价比提升到了全新高度。它们的酸菜鱼成品或半成品不仅价格远低于堂食标准,还能满足家庭聚餐、快捷午餐等多元化场景需求。这种“超市+餐饮”的融合模式,实质上是对传统正餐模式的一次降维打击。
对于太二而言,其赖以生存的高翻台率运营模型开始失效,当消费者可以在购物途中顺带解决用餐问题时,专门前往餐厅消费的意愿自然减弱。更值得关注的是,商超渠道通过会员体系积累的消费大数据,能够精准捕捉区域市场的口味偏好变化,这种数据驱动的产品迭代速度远超传统餐饮企业的人工调研方式。在沈阳这样的工业重镇,务实型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更高,商超平价策略带来的虹吸效应尤为明显。
第三,消费者偏好发生结构性转移,单一品类依赖症成为太二的致命短板。餐饮消费的核心逻辑始终围绕 “口味迭代” 展开,而太二长期依赖酸菜鱼单一品类的策略,在消费偏好转移期遭遇重创。近年来,随着贵州酸汤鱼、云南菌汤鱼等特色品类的崛起,传统酸菜鱼的吸引力持续下降。酸汤类菜品以其发酵工艺的独特风味、更丰富的食材搭配,满足了消费者对 “新鲜感” 与 “健康感” 的双重需求,逐步抢占酸菜鱼的市场份额。反观太二,在创立后的十年间始终以酸菜鱼为核心单品,尽管推出过配菜创新,但未能突破品类边界。这种单一化布局在市场红利期曾助力其快速扩张,但在消费多元化时代则暴露明显缺陷。
第四,九毛九的战略转型已经刻不容缓。太二的成功源于九毛九对“单品爆款”模式的深刻理解和执行力,但这种模式的天花板也显而易见——一旦单品热度下降或竞争加剧,整个品牌便面临系统性风险。反观九毛九集团的其他品牌,如主品牌“九毛九”、火锅品牌“怂火锅”、面馆品牌“五爷拌面”等,虽有布局,但尚未形成协同效应,也未能有效分担太二的业绩压力。面对当前的困境,对于九毛九而言,当前的核心任务不仅是关闭低效门店,更需重构增长逻辑:既要在产品端打破品类依赖,通过跨界融合打造新爆品;也要在模式端平衡堂食与预制菜业务,抢占家庭消费场景;更要在品牌端重塑价值主张,从 “情绪营销” 回归 “品质本质”。只有这样,才能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优势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