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旅客全面推广电子发票纸质报销凭证退出历史舞台
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对10月1日起乘车的旅客,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继续提供“行程信息提示单”打印服务,同时增加线下电子发票申请渠道和购票(代办)人开具服务,为老年人、脱网人群等旅客获取电子发票提供便利,旅客购票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新华网)
长期以来,获取纸质报销凭证一直是许多旅客出行中的一大困扰。无论是排队窗口还是操作自助设备,不仅耗时耗力,凭证一旦遗失或损坏,更会为报销带来诸多不便。电子发票的全面推行,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旅客可在行程结束或完成退票、改签业务后的180天内,通过铁路12306App、车站售票窗口或自动售票机等方式轻松申请电子发票,流程简便、体验顺畅,显著提升了出行效率。
电子发票的广泛应用也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全新变革。财务人员可依托电子发票实现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和存储,推动企业财务流程全面走向数字化和“网上办”。以增值税抵扣为例,企业通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可精准查询每张发票对应的税额,并按规定进行勾选抵扣,告别以往按总价手工换算的繁琐操作,既减轻了财务工作负担,也大幅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铁路运输企业也因纸质凭证用量的锐减,显著降低了印刷成本和终端设备维护费用,实现降本增效。
当然,电子发票的全面推行也面临一些挑战。部分旅客——尤其是老年人和脱网人群——可能对线上操作不太熟悉。为此,铁路部门保留了线下申请渠道,并支持购票人或代办人代为开具,努力保障各类旅客的合法权益。此外,系统稳定性与数据安全性也是关键所在。面对高峰时段的集中开票需求,如何保障系统平稳运行、防范信息泄露,是铁路部门需要持续优化和突破的技术课题。
在跨境运输方面,因涉及不同地区的税务政策和票务管理体系,电子发票的推广仍面临诸多困难。目前,跨境车票仍沿用现行纸质报销凭证政策。但随着跨境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未来铁路部门还需与相关各方加强协作,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发票的可行路径,为国际旅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全国铁路全面使用电子发票,是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前路仍有挑战,但铁路部门正通过持续创新与务实服务,努力为旅客和企业带来更高效、更便捷的出行体验。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铁路客运服务将在数字化浪潮中不断演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徐鹏 周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