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酒渠道监管失序?“大珍”19家联盟商违规分销、破价,4家粤企被罚难止信任危机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9-22 09:30

作者:信乔

审核:岚山

白酒行业向来注重渠道管控与价格体系维护,然而贵州珍酒近期却因旗下“大珍·珍酒”产品的渠道乱象陷入舆论漩涡。据珍酒官方通报,其在8月下旬对全国41家“大珍”联盟商展开的专项检核中,竟发现19家存在违约销售行为,其中4家广东企业因严重违规被处以暂扣违约金、设定观察期等处罚。这场看似“铁腕治乱象”的行动,却暴露了珍酒在渠道管理、产品运营等方面的多重问题,也让外界对“大珍”产品的市场前景打上了问号。

作为珍酒寄予厚望的“超级产品”,“大珍·珍酒”自推出便以“超级品质、中等价格”为定位,团购价600元/瓶、3600元/箱的设定,搭配“1:5品质对标3000元级别产品”的宣传,一度吸引了不少经销商加入联盟体系。为保障产品价格稳定与市场秩序,珍酒还专门制定了“六不”销售铁律,从禁止低价销售到严禁线上流通,条款细致且严格。但从此次检核结果来看,这些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几乎沦为“一纸空文”。

专项检核数据显示,19家违约联盟商的违规行为五花八门,涵盖破价销售、供货批发市场、销售品鉴酒、分销等多种类型。其中,分销问题最为突出,涉及14家联盟商,另有2家存在破价销售、2家向批发市场供货、1家违规销售品鉴酒。值得注意的是,违约联盟商的地域分布广泛,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多个白酒消费大省均有涉及,仅广东一地就有3家渠道客户和1家高档酒客户违约,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珍酒渠道管控的薄弱,更暗示其联盟商体系可能存在普遍的合规意识缺失。

深入分析违约原因,不难发现联盟商的违规行为背后,实则是“大珍”产品市场竞争力与盈利模式的双重困境。尽管珍酒将“大珍”定位为“超级产品”,但“1:5品质对标3000元级别产品”的宣传缺乏客观、可量化的评判标准,消费者难以真正感知其“超级品质”,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与溢价能力不足。对于联盟商而言,在产品动销缓慢、利润空间被压缩的情况下,为寻求生存与发展,不得不突破“六不”铁律,通过分销、供货线上平台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进行破价销售。

此次被处罚的4家广东企业,虽取证价格未低于公司红线价格,但其违规分销至渠道商、供货线上平台的行为,已严重扰乱了“大珍”的市场布局。珍酒对其作出暂扣3万元违约金、12个月观察期、5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检讨的处罚,看似处罚力度不小,但在白酒行业渠道违规成本普遍较低的背景下,这样的惩罚能否形成有效震慑,仍是未知数。更值得警惕的是,这是珍酒首次对外公开产品经销渠道商的处罚结果,此前是否存在类似的渠道乱象未被曝光?若此次仅为“冰山一角”,那么“大珍”产品的市场秩序或许早已千疮百孔。

从行业视角来看,珍酒此次公开通报联盟商违约行为,在白酒行业实属罕见。业内分析多将其解读为珍酒维护“大珍”品牌、对破坏市场秩序行为“零容忍”的体现,但也有声音认为,这更像是珍酒在渠道管理失控后的“应急公关”。毕竟,对于一款新上市的“超级产品”而言,短期内集中出现大量联盟商违约事件,不仅会损害产品的品牌形象,更会削弱经销商与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进而影响产品的长期市场表现。

事实上,珍酒“大珍”渠道乱象的爆发,并非偶然。近年来,随着白酒行业竞争加剧,头部酒企纷纷加大对渠道的掌控力度,通过数字化管理、终端直控等方式规范渠道行为。而珍酒作为行业内的后起之秀,在渠道建设与管理经验上与头部企业存在明显差距。此次“大珍”联盟商大规模违约,暴露出其在联盟商筛选、日常监管、违规惩处等环节存在诸多漏洞。例如,在联盟商筛选阶段,未能充分评估经销商的合规意识与运营能力;在日常监管中,缺乏有效的实时监控手段,难以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行为;在违规惩处方面,处罚标准与执行力度不够明确,难以形成长效震慑。

对于珍酒而言,此次渠道乱象既是危机,也是整改的契机。若想挽回“大珍”产品的市场口碑,推动产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正视当前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首先,应加强联盟商体系建设,优化联盟商筛选标准,引入更多具备良好合规意识与强大运营能力的经销商;其次,完善渠道监管机制,利用数字化工具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联盟商的销售行为进行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行为;最后,明确违规惩处标准,加大对严重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良好氛围。

此外,珍酒还需重新审视“大珍”产品的市场定位与盈利模式。当前“大珍”产品的“超级品质”宣传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撑,难以打动消费者。珍酒应加强产品品质管控,通过举办品鉴会、邀请行业专家背书等方式,让消费者真正认可产品的品质优势。同时,优化产品盈利模式,为联盟商提供合理的利润空间,避免因利润过低导致联盟商违规操作。

白酒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品牌、品质与渠道的竞争。珍酒“大珍”此次渠道乱象,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对于酒企而言,仅有“超级产品”的定位与美好的市场愿景远远不够,完善的渠道管理体系、健康的盈利模式以及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才是产品立足市场的根本。若珍酒不能及时解决此次渠道乱象暴露出的问题,“大珍”产品恐难实现“超级产品”的预期目标,甚至可能拖累珍酒整体的发展步伐。未来,珍酒能否通过整改重塑“大珍”的市场形象,重拾经销商与消费者的信任,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