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情深 以“格”促治】康桥华城社区: 党建红+科技蓝+同心橙 绘就基层治理幸福图景
9月19日上午9点,二七区大学路街道康桥华城社区活动室内,退休老党员们围坐在一起,参与红色故事分享会,畅谈社区治理新变化;与此同时,在华城国际中心,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着人流密度、电梯运行等10余项数据,企业员工通过手机就能轻松预约会议室、查询和调整使用时间……如今的康桥华城社区,党建红、科技蓝、同心橙交相辉映,绘就出一幅有温度、高精度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近年来,大学路街道党工委指导康桥华城社区围绕“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这一主线,创新构建“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通过激活多元力量、重塑楼宇生态、融入智慧基因,让城市治理既有“烟火气”,又含“科技芯”。
数智赋能楼宇:“科技蓝”锻造治理“精尖兵”
走进华城国际中心24层智慧运行中心,巨大电子屏宛如楼宇“智慧大脑”,消防、电梯、充电设施等10余项安全指标实时更新,运行状态、巡检进度一目了然。智能预警系统已处置20余起隐患,应急响应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40%,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
该智慧平台深度融合物联网、AI视觉识别等先进技术,构建起“智能感知—自动预警—联动处置”的全流程安防体系。系统可自动识别消防通道占用、危险区域入侵等安全隐患,并通过智能终端实时预警。
专属网格依托平台实现“一键服务”:企业提交诉求,系统自动形成“线上接单—网格派单—部门联动—闭环反馈”链条;共享会议室预约、报修服务等功能,提供全天候数字化服务。截至目前,已解决企业问题65件,响应满意度98%,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党建楼宇治理:“网格红”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
建于2008年的华城国际中心,曾因产权分散、设备陈旧、企业联动弱陷入发展困局。社区对症下药,打造“康悦汇”专属网格,构建“1234”工作体系:以“服务”为核心,聚焦企业、职工两大对象,锚定“员工成长、企业发展、生态建立”三大目标,建立组织套合、网格运行、楼社联动、数智赋能四项机制。
社区以“建、转、派、培、联”组合拳,建立32个非公党组织、1个流动党员党支部,推动工青妇组织建设与党组织交叉任职,形成“党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组织”的治理共同体。
“需求—资源—服务”闭环机制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心愿墙、网格员走访收集需求,整合专业人才、共享场地建立资源库,每月“楼事会”认领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楼社联动更打破企业“无形墙”:培育18个社团,链接15家社会组织与300余名志愿者,开展相亲派对、职工运动会等100余场活动。如今,华城国际中心已蜕变为“治理标杆”,入驻企业增至280余家。河南龙游天下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郭建伟感慨道:“之前关门工作,电梯里相见不相识。现在大家你来我往,愈加熟络。在这里创业、办公,心里温暖又踏实!”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橙”点亮治理“民生灯”
作为常住人口超7000人的老旧商品房小区,康桥华城社区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激活多元治理力量。
社区升级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室,构建全年龄段公共空间体系。志愿服务是社区最亮丽的底色,社区26支志愿服务队涵盖环境清洁、消防安全等领域。依托“康桥学堂”等,连续多年开办暑期公益课堂。社区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及“康桥美德好少年”“最美网格长”评选为激励,让“人人参与治理”蔚然成风。
服务全龄居民,社区于细微处下功夫:推进适老化“微改造”,建儿童乐园、健身园,改建文化广场,以“六一邻里枇杷节”及全年200余场邻里活动,让温暖浸润人心。“小院议事厅”“周三下午茶”议事平台,推动形成“有事共商、有难共解、成果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从“科技蓝”以智能提效能,到“网格红”以党建破困局,再到“同心橙”以共治聚温情,康桥华城社区的治理实践,正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缩影。这份创新求索的治理答卷,也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 刘伟平 朱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