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金新能IPO被暂缓审议!先收钱后交货模式受阻 短期借款飙升20倍

高见科技论 转载

2025-09-18 21:59

新“国九条”发布后,A股首家获受理的IPO企业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金新能”)上市备受关注。

日前,泰金新能上会,但却被暂缓审议。上交所要求说明未来业绩、产品验收延期等问题。

作为陕西省的一家链主企业,泰金新能的销售模式有些特别,采用“预收定金—发货款—验收款—质保金”的销售结算方式。这一模式下,泰金新能负债率居高不下,常年在90%左右,且高于行业均值。

在这一模式下,如果订单持续增长,可以令泰金新能先获得客户资金支持。但在订单不足之时,其资金也会受到影响。2024年,泰金新能的合同负债减少了9亿元之多,同年的经营现金流由正转负。而反观短期借款,却飙升了20倍,资金缺口接近2亿元。

此次上市,泰金新能明确表示“募集资金到位后,可以有效缓解公司资金状况,进而负债也会得到有效缓解”。但若要长期改善负债情况,泰金新能的销售模式不得不重点审视与考量。

暂缓审议

泰金新能的上市之路已走了两年之多。

2023年2月23日,泰金新能与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当月27日在陕西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由此,泰金新能进入了上市前的辅导阶段。

2023年6月,泰金新能通过陕西证监局对其上市辅导工作的验收。在上市辅导验收函有效期即将失效前两天,泰金新能向上交所提交其此次科创板上市申报材料。

2024年6月20日,泰金新能上市申请被上交所受理。同年7月12日,上交所向泰金新能发出首轮问询。

首轮问询中,上交所抛出21个方面共计超百个问题,包含收入、偿债、募投项目、主要客户、历史沿革、法律诉讼等。在今年1月份,泰金新能对首轮问询进行了回复。

之后,上交所发来第二轮问询,此次问询涉及八个方面,问题除了包含首次问询中收入收入、主要客户、募投项目、应收账款外,还增加科创属性这一方面。

据了解,泰金新能主要产品为阴极辊、生箔一体机、钛阳极,泰金新能表示,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其核心技术能够保持产品生产的稳定性等。

对此,上交所要求泰金新能说明阴极辊、生箔一体机、钛阳极的核心技术、技术路线等与境内外同行业公司相比是否存在差异、是否形成比较优势等。

对于上交所的第二轮问询,泰金新能8月21日进行了回应。8月29日,泰金新能迎来了IPO的重要一环:上会。同日,和泰金新能一起上会的还有恒坤新材。两家企业的中介机构均是

不过,这两家企业走向相反。恒坤新材过会,泰金新能却暂缓审议。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要求泰金西能进一步说明相关问题,主要是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主要产品验收期延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针对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需结合目前泰金新能主要产品在手订单、发货数据、验收进展、经营性现金流以及行业周期等情况进行说明。

而对于泰金新能主要产品验收期延长的原因及合理性,需要进一步说明公司收入确认政策是否一贯执行,收入确认时点是否准确。

目前,泰金新能还未就上述问题进行回复。

主营产品产能利用降低

公开资料显示,泰金新能专注于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产品终端应用于大型计算机、5G 高频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铝箔化成、湿法冶金、氢能、航天军工等领域。

数据显示,2022-2024年,泰金新能营收为10.05亿元、16.69亿元、21.94亿元,净利润为9829.36万元、1.55亿元、1.95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均呈增长趋势。

进入2025年,泰金新能依然延续增长趋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泰金实现营业收入为11.67亿元,同比增长17.31%,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增长8.89%,扣非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16.18%。

业绩增长背后,离不开主营业务的强劲表现。据了解,泰金新能主营业务是电解成套装备和钛电极。

2022-2024年,电解成套装备收入分别为4.63亿元、10.88亿元、14.1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45%、69.64%、66.54%,钛电极收入分别为3.41亿元、3.59亿元、5.8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13%、22.97%、27.49%。

电解成套装备分为阴极辊、生箔一体机、高效溶铜罐、表面处理机等产品,其中阴极辊、生箔一体机为主要收入来源。2022-2024年,阴极辊及生箔一体机合计收入金额分别为4.39亿元、9.98亿元、12.20亿元,占电解成套装备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79%、91.70%、86.11%,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3.68%、59.80%、55.61%。

钛电极分为铜箔钛阳极、湿法冶金钛阳极、水处理钛阳极、铝箔钛阳极等产品,铜箔钛阳极、湿法冶金钛阳极是该业务主要产品,2022-2024年,铜箔钛阳极、湿法冶金钛阳极收入分别为2.29亿元、2.96亿元、5.09亿元,占钛电极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7.32%、82.26%、87.03%,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2.79%、17.74%、23.20%。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主营产品收入呈增长趋势,但产能利用率却在下降。

数据显示,2022-2024年,阴极辊产能利用率为105.41%、98.63%、46.05%,生箔一体机产能利用率为96.30%、85.67%、18.23%,铜箔钛阳极产能利用率为90.10%、95.08%、68.63%。

泰金新能表示,产能利用率降低,主要受行业周期波动、下游客户订单、交货需求等因素影响。

有意思的是,泰金新能在产能利用率降低的同时仍在扩大产能。此次上市,泰金新能有两笔募集资金用于扩大产能项目,即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分别是4.39亿元、3.97亿元。

泰金新能表示,在行业快速发展和政策支持下,公司产品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新增产能有助于公司巩固市场份额。

短期借款飙升20倍

泰金新能此次上市还有另一原因,即改善其负债率。

泰金新能负债率常年在90%左右,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泰金新能的负债率分别为91.35%、92.04%、84.86%。不仅如此,泰金新能的负债率还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022-2024年,行业负债率平均值为61.19%、59.17%、59.21%。

对于负债率高于行业均值,泰金新能给出的解释是,主要系公司尚未上市,股权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负债比率相对较高。随着未来募集资金的到位,公司资产负债率将逐步下降。

而泰金新能负债率较高的自身原因则与合同负债有关。

数据显示,2022-2024年,泰金新能合同负债分别为15.70亿元、23.83亿元、14.65亿元,占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55.58%、56.66%、46.04%。

据了解,在签署订单、发货时,泰金新能会按合同收取预收款,自2021年开始,随着下游电解成套装备订单量迅速增加,泰金新能合同负债及存货金额随之快速增长,整体资产规模增长幅度低于负债规模增加幅度,导致资产负债率随之有所增长。

也就是说,泰金新能按照合同收取了相应货款但是尚未完全履行相应义务。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泰金新能利用这一点可以先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相比于借款等有息融资方式,此举是无息的。

当然,同时也要看到这一方式下的缺点以及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预收定金想要持续增多离不开订单的持续增加,如果行业下行导致客户需求量减少,将会影响订单情况,进而影响预收款,那么将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泰金新能在2024年的合同负债减少了超9亿元,而在这一年,泰金新能的经营现金流为-4.70亿元,2023年同期则为2.10亿元。其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由2023年的16.52亿元下降到8.38亿元。

在预收款获得外部资金支持受挫之下,泰金新能为了补充现金流动性,通过借款融资便成为了另一种方式。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泰金新能的短期借款分别为2992.68万元、2001.83万元、4.37亿元。可以看到,泰金新能2024年的短期负债同比增加了20余倍。泰金新能表示,2024年末公司短期借款金额上升,主要系公司为补充流动性增加信用借款。

短期借款的飙升,增加了泰金新能的偿债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泰金新能的货币资金为3.30亿元,而泰金新能除了4.37亿元短期借款外,2024年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6401.67万元,短债合计约为5.01亿元,尚有1.71亿元资金缺口。

对于泰金新能而言,暂缓审议或许不是终点,而是一次必要的 “体检复诊”。它需要想清楚:在电解装备行业的周期波动中,依赖预收款的模式如何突破 “订单多则兴、订单少则慌” 的循环?募资扩产的底气,究竟来自对下游需求的精准判断,还是对自身技术壁垒的绝对信心?

对于泰金新能而言,这场暂缓更像一次警示:资本从来不是 “救火队”,IPO 的核心价值,在于让企业在监管的审视下补齐短板,而非带着风险强行“闯关”。

来源:时间财经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