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窑火之江西陶瓷||刘昌奉专栏(五)

河南文苑 原创

2025-09-18 17:57

刘昌奉/文

如果要选择一样东西来代表中国,那这件东西一定是陶瓷,谈到陶瓷想到的必定是江西景德镇。在英语中,“china”一词音译昌南,既指瓷器,亦为中国之名,恰是瓷与国血脉相连的象征。

赣鄱大地的青山绿水,孕育了陶瓷的最初火种。从史前时期的最早陶片、商周时代的最早龙窑与原始青瓷,到东汉洪州窑青瓷初绽锋芒,再到唐代吉州窑木叶天目惊艳问世,从宋元时期景德镇青白瓷的声名远播,直至明清御窑瓷器的登峰造极——江西的窑火,几乎贯穿千年而从未熄灭。这片土地凭借其得天独厚的高岭土资源、纵横交错的水运交通和代代相传的匠人精神,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凝陶为器

早在史前时期,先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旧石器与新石器文化,并用火和泥发明了制陶技术,其最重要的文化遗存有100多处,主要分布在江西赣江中下游地区和鄱阳湖平原。江西上饶万年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夹粗砂红陶器是中国乃至世界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陶器之一。至商周时期,江西的冶陶业更是有了飞跃发展,樟树吴城文化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原始青瓷及最早龙窑。龙窑的窑底倾斜,最低的一端为火膛,最高的一端开排烟孔,因窑身借助地形砌筑,恰似一条火龙蜿蜒下山,故而得名。龙窑的出现,为江西汉唐以后青瓷烧造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夹粗砂红陶器

翠入洪州

青瓷是我国制瓷业中产生最早、发展历史最长、分布也最广的瓷器种类,因在商代原始瓷器上发现的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在一起烧成高钙质青釉而得名。洪州窑为赣江沿岸大片窑厂的泛称,主要位于江西丰城境内,并绵延至南昌县部分地带,作为江西最早的青瓷产地,奠定了南方青瓷体系的基础。洪州青瓷之美,美在陆龟蒙笔下“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意,美在王勃书写千古名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青瓷砚上,美在李白漫游庐山、陶渊明寻阳柴桑与友人对饮的壶盏之间,更闪烁在轮回了八百年火焰与日月的紫电青烟之中。褐釉点彩、火照匣钵,洪州窑在不断求新求变中澄泥土为铁,堆釉斑斓浆,汲取天青绿波,参照物华天妙,傲然跻身唐代六大青瓷名窑。

洪州窑青瓷多足辟雍砚

木叶天目

宋时吉州窑,“烟火数千家,窑焰竞日夜”,它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境内,是宋时江南地区举世闻名的综合性民间大窑场,它以另一种姿态诠释了江西陶瓷融会南北、博采众长的多样性。其两大特色——木叶天目与剪纸贴花,融合了黑釉瓷的深沉凝重,木叶天目的自然天成,剪纸贴花的民间风情。千年的树叶沉在碗底,蕴涵着工匠对草木一秋的伤感;千年的剪纸融于釉中,掩藏着少女对生活爱情的憧憬。吉州窑器物不求繁复华丽,而追求自然天趣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与景德镇窑、洪州窑、赣州七里窑、抚州白舍窑并称“江西五大名窑”,共同折射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意趣与禅宗哲学的影响,这种“道法自然”的造物观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

吉州窑木叶天目盏

瓷都景德

景德镇,这个名字本身就与中国陶瓷划上了等号,这座位于江西东北部,全境山峦起伏,地理位置并不算特别优越的小小城镇,却将瓷器这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推向极致。

宋代,景德镇结合晚唐和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之长,创烧出“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青白瓷,让瓷器滋生出清白水绿如冰似玉的境界,其胎薄釉润、透光见影,被人们称为“饶玉”,不仅开创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更是被宋真宗以年号“景德”赐名,从此与帝王年号永续相连。

元代,景德镇再一次创造出永恒的东方魅力——青花瓷,实现了中国陶瓷从素雅到华丽的重大转变。青花为釉下彩,采用特殊钴料,发色青幽浓艳,纹饰历久不褪,被誉为“国瓷”“国宝”。近年来,元青花在世界拍卖会上屡创天价,元青花《昭君出塞》以1.3亿人民币成交、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以2.3亿人民币成交、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更是以8.4亿人民币成交,凸显了元青花极高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连城,成为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这一时期,景德镇还初步建立起官窑体系,为日后御窑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明清两代,景德镇步入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颜色釉绚丽多变、粉彩柔和莹润、珐琅彩富丽精湛,不断将陶瓷工艺推向新高峰。明代永乐宣德的鲜红釉、成化斗彩,清代康熙的青花五彩、雍正乾隆的粉彩和仿生瓷,无不代表当时世界制瓷业的最高水平。御窑厂的设立,更标志着陶瓷生产走向制度化与专业化。这座由朝廷直接掌管的窑厂,汇聚天下名匠,严格把控样式与质量,不仅推动工艺极致化,也深刻塑造了国家艺术与宫廷审美。景德镇窑火之所以能够千年不熄,正源于其“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又源于其不断自我革新的勇气和海纳百川的胸怀。

景德镇陶瓷发展到近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手工技艺如何与现代工业生产共存?千年窑火如何在新时代继续燃烧?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隐藏在江西陶瓷的深厚历史底蕴中——那是对材料本质的不断探索,对美学境界的不懈追求,对技术创新的不断尝试,更是对文化自信的持续构建,从而释放出积聚已久的力量。晚晴以后浅绛彩文人瓷画在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三大家的带领下发出瓷绘艺术改革的先声;20世纪“珠山八友”在传统工艺和现代文化意识的结合面上,创造出了新粉彩艺术,从而使陶瓷艺术有了新的发展空间;2008年专为奥运设计的国礼青花瓷精妙绝伦、富于禅意,构图按照“密不可透风,空可以跑马”的美学法则,以从没有过的创作高度、从无人知的绝密技艺、巨大的升值空间三大特点,体现了中国瓷艺的最高成就,堪称当代青花瓷王。景德镇陶瓷正是始终顺应了时代的趋势,不断攀登艺术高峰,成就了其“中国瓷都”的不朽传奇。

康熙“郎窑红”

文明瑰宝

熊熊窑火将赣人的美丽梦想凝为瓷上诗意,神灵、花卉、山河等万象尽显,瓷韵悠长引人魂穿千年。

这中华文明瑰宝,隐藏在泥料配方的改进中,隐藏在釉料技术的突破中,隐藏在窑炉结构的革新中,也隐藏在装饰艺术的演变中。但更深层的密码,则是中国人对自然材料的尊重与理解,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在造物活动中的体现,是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是技艺传承与时代创新的完美融合。

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赞誉江西陶瓷的历史地位,一部江西陶瓷史,堪称一部鲜活的中国陶瓷发展史。江西陶瓷从山间走向海洋,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最早的世界商品之一,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如今,这团窑火依然在燃烧,继续讲述着中国故事,传递着中华文明的精神脉络。

一捧泥土,窑火淬炼,万千匠心,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成就了绵延千年的奇迹,走出了万里瓷路的辉煌。凝视江西瓷器,所见不仅是泥与火的艺术,更是一种文明的深度与智慧。它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必将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绽放出更加璀璨绚丽的光彩。

刘昌奉2025年9月17日于抚州资溪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